俗话说“立冬补冬,补嘴空”。经历了春生、夏长、秋收三季的辛勤劳作后,人们习惯在立冬之日进补调养,为抵御寒冬积蓄能量。每逢立冬,南北方的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补。北方常见宰羊、炖肉之举,将肥瘦相间的羊肉与清甜的萝卜一同慢炖,汤色乳白,香气醇厚;南方则更偏爱炖鸡、煲鸭,或熬制膏滋药,辅以当归、枸杞等温补药材,兼顾美味与滋补,既是犒赏家人一年辛劳的盛宴,也是应时而食的养生智慧。
此外,在北方地区,立冬吃饺子是一项重要的节令习俗。这一传统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立冬正值秋冬季节的交汇点,“饺”与“交”谐音,寓意“辞旧迎新”“新旧交接”。更有趣的是,饺子的外形酷似耳朵,民间也因此流传着“立冬吃饺子,耳朵不怕冻”的趣味谚语。在这一天,许多家庭都会提前备好面皮与馅料,白菜猪肉、韭菜鸡蛋等经典口味齐聚餐桌,一家人围坐包饺子,氤氲热气中满是冬日团圆温情。
不过,补冬需适度,在进补时,要让肠胃有个适应过程,不要吃得过于油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清补、温补或是小补,不要盲目“大补”。(据山东博物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