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立冬。立冬,是冬季的起始。“立”表示建始,“冬”意味着终了,万物收藏。立冬,意味着阳气开始闭藏,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天做准备。立冬后,心脑血管疾病高发,饮食起居也需格外注意。
冬季:老年人脑卒中高发
冬季,对于老年人群体而言,是一个需要格外警惕的季节。随着气温的下降,人体的生理机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而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本就有所衰退,这种变化对他们的影响更为显著。寒冷的天气会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同时血液黏稠度也会增加,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了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据统计,冬季脑卒中的发病率比其他季节高出约20 ,且老年患者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学习和掌握冬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牢记报警信号,对于老年人群的健康而言至关重要。
解读冬季“脑卒中地图”
1.地域分布特征
从地域上看,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脑卒中的发病率普遍高于南方。这主要是因为北方冬季气温更低,寒冷的时间更长,且室内外温差较大。老年人在进出室内外时,血管难以迅速适应温度变化,容易出现血压波动,进而诱发脑卒中。此外,北方部分地区居民的饮食习惯偏咸、偏油腻,这也增加了高血压、高血脂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发生概率。
2.时间分布规律
在一天之中,清晨是脑卒中的高发时段。经过一夜的睡眠,身体处于相对缺水的状态,血液黏稠度较高。同时,清晨人体的血压会出现一个生理性的高峰,这两个因素叠加,使得清晨成为脑卒中的“魔鬼时间”。在整个冬季,气温骤降的时间段,如寒潮来袭前后,脑卒中的发病数量也会明显增多。
脑卒中的报警信号
1.面部、肢体异常
面部不对称:这是一个较为明显的信号。当老年人微笑时,如果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无法正常运动,出现嘴角歪斜、流口水等症状,很可能是脑卒中的表现。这是因为脑部血管病变影响了面部神经的正常功能。
肢体无力或麻木:突然感到一侧肢体无力,如拿东西掉落、走路不稳、上下楼梯困难等,或者出现肢体麻木感,尤其是同时伴有上肢和下肢的症状,更要高度警惕。这种肢体异常往往是由于脑部血管堵塞或破裂,导致相应部位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影响了肢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
2.言语表达障碍
言语不清:说话含糊不清,难以表达自己的意思,或者理解他人的话语出现困难。这可能是因为大脑语言中枢受到了损伤,导致语言功能出现障碍。
词不达意:在交流过程中,老年人可能会出现用词错误、语无伦次的情况,自己却意识不到。这种言语表达上的异常也是脑卒中的重要报警信号之一。
3.眼部症状
视力模糊:突然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或者出现复视,即看东西有重影。这可能是由于脑部血管病变影响了视觉神经的血液供应,导致视力异常。
黑蒙:眼前突然发黑,看不见东西,但持续时间较短,一般数秒至数分钟后可自行恢复。这是一种短暂性的视网膜缺血表现,也是脑卒中的先兆症状之一。
4.头晕、平衡失调
老年人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天旋地转、站立不稳,甚至可能会摔倒。这种头晕可能是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影响了平衡感和空间定向能力。
5.头痛
出现剧烈头痛,且与以往的头痛感觉不同,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头痛可能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出血,导致颅内压力升高引起的。
6.其他可能的症状
除了上述常见的报警信号,脑卒中还可能出现一些其他的症状,如意识障碍、抽搐、大小便失禁等。这些症状相对较为严重,可能提示脑卒中的病情较为危急,需要立即就医。
及早发现与治疗
1.快速识别与急救
当老年人出现上述报警信号时,家人要保持冷静,迅速识别症状。可以使用“FAST”原则进行初步判断:“F(Face)”指面部是否对称,“A(Arm)”指肢体是否无力,“S(Speech)”指言语是否清晰,“T(Time)”指及时拨打急救电话120。一旦怀疑是脑卒中,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患者送往有救治能力的医院。
2.黄金治疗时间
脑卒中的治疗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发病后的4.5至6小时是治疗的“黄金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如果能够及时进行溶栓或取栓等治疗,有可能使堵塞的血管再通,挽救濒临死亡的脑组织,大大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及时送医至关重要。
医院的综合治疗措施
到达医院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包括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脑卒中的类型(缺血性或出血性)和病情严重程度。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同时,还会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语言功能等。
脑卒中的预防措施
1.控制基础疾病
老年人应该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遵医嘱按时服药,将血压、血糖、血脂等控制在合理范围。如高血压患者需规范降压治疗;糖尿病患者持续监测血糖并调整治疗方案;高血脂患者需根据个体情况控制血脂达标。
2.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老年人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鱼类等富含营养的食物,减少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入。
适量运动: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老年人应尽量戒烟,限制饮酒量。
3.定期体检
老年人应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发现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如果患有这些疾病,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冬季是老年脑卒中的高发季节,了解冬季“脑卒中地图”,牢记各类报警信号,对于及早发现脑卒中、及时进行治疗至关重要。老年人及其家人要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工作,一旦出现异常症状,要迅速采取行动,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降低脑卒中带来的危害。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