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4版(2025年11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秋冬季跌倒高发 警惕三大居家隐患
□梁云芳

       秋冬季节,我国每年发生超过3000万起居家跌倒事件,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高达34 ,跌倒已成为老年群体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更令人警惕的是,80 的跌倒与看似平常的居家隐患相关。本文将揭露三大被忽视的居家危机“隐形地雷”,并提供可立即落地的科学破解方案。

       隐患一

       湿滑陷阱,浴室与厨房的高危区

       危险本质 浴室水渍、水蒸气导致地面湿滑,厨房油污遇水形成“隐形润滑层”。老年人在密闭浴室易因缺氧头晕,而登高取物时踩到油污滑倒风险激增。

       科学解决方案 升级防滑装备:浴室铺设吸盘式防滑垫(非普通塑料垫),边缘用防水胶固定,避免卷边;厨房操作区放置硅藻土地垫,瞬时吸干溅落液体。改造辅助设施:马桶侧安装L形扶手(距地面85~90cm),淋浴区配置折叠沐浴椅;吊柜加装下拉式拉篮,避免踮脚取物。

       隐患二

       昏暗死角,夜间活动的致命盲区

       危险本质 老年人视力下降叠加夜间照明不足,易被门槛、地毯边缘等低对比度障碍物绊倒。数据显示,卧室到卫生间路径是跌倒最高发场景。

       科学解决方案 智能照明系统:床底安装红外感应灯带,离地20cm避免眩光;走廊配置0.5瓦柔光夜灯,色温2700K不干扰睡眠。环境优化:移除通道地毯或改用平口无坡边地毯,门槛用荧光防滑贴标记;常用物品放置于腰部高度(70~120cm),减少弯腰攀爬。

       隐患三

       杂乱物品,隐藏的“绊索陷阱”

       危险本质 电线、小家具、儿童玩具等形成“绊索陷阱”,老年人反应迟缓易中招。起身瞬间失衡跌倒占居家事故的40 。

       科学解决方案 空间重组法则:采用“一米通道原则”,所有行走路径保持1米净宽;电器电线用磁吸理线器贴墙固定,消除地面缠绕。家具安全升级:替换带滑轮座椅为四脚防滑椅,椅腿加装硅胶套;选择高扶手沙发(扶手≥25cm),辅助起身借力。

       行为干预

       四慢原则+肌力训练

       除环境改造外,需同步强化身体机能与行为习惯。

     “四慢”行动法 慢卧(躺下分三步缓冲),慢起(床边静坐3分钟),慢坐(扶稳再坐),慢行(步距缩短20 )。

       每日3分钟微训练 脚跟-脚尖行走(增强平衡):沿直线交替行走,每日2组×1分钟。靠墙静蹲(强化腿部):后背贴墙屈膝30°,保持20秒×5组。

       特别警示 药物与跌倒的隐秘关联。服用降压药、安眠药后30分钟内是跌倒高危期。

       解决方案 服药后采用“30秒起身法”:床上坐30秒→床边垂腿坐30秒→扶稳站立30秒。避免使用苯海拉明类感冒药(加剧头晕),改用替代药物。

       安全箴言 防跌非一日之功,需环境改造、行为调整、体能提升三管齐下。正如世卫组织强调:“安全的家不是没有风险,而是风险被科学管控。”从今日起,用细节筑牢防跌长城,让家成为真正的避风港。

       执行贴士 每周五设为“居家安全日”,全家巡查地垫固定性、药品有效期、夜灯功能。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