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9版(2023年04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绵阳市中心医院成功申报麻醉与神经调控重点实验室
绵阳首个医疗方向重点实验室“诞生”
刘梦 本报记者 方继莲

       绵阳市第二批重点实验室名单近日公布。由绵阳市中心医院作为依托单位牵头申报的“绵阳市麻醉与神经调控重点实验室”通过认定,这也是绵阳市组织建设的首个医疗方向重点实验室。

       绵阳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到底有多强?近年来,在科主任李军的带领下,绵阳市中心医院麻醉科瞄准区域内麻醉水平高质量、同质化提升,纵横同向发力,提质冲锋。助力医院建设全市首家海扶治疗中心,成功挑战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主动脉瓣+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孙氏手术),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早产儿、新生儿纤维支气管镜诊疗等重点领域,推动川北麻醉专科联盟建设,实现优质医疗技术以精准帮扶走向基层、带动基层、发展基层,不断为患者创造健康新机会。

       技术

       进军高难度麻醉

       挑战生命的极限

       手术中,如果说外科医生“开刀治病”,那么麻醉医生则“麻醉保命”,二者同等重要,相辅相成。

       近年来,随着绵阳市中心医院心脏瓣膜手术水平的不断跃升,医院麻醉科也在高难度手术领域披荆斩棘,突破前行——

       2021年12月,协助心脏瓣膜微创手术团队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升主动脉瘤的经导管人工瓣膜置换术(TAVR),这也是川西北地区首例应用SAPIEN3瓣膜完成的TAVR手术。团队的精彩表现,再次为医院“TAVR水平全省第二”正名。

       2022年12月,协助心脏瓣膜微创手术团队为一例二尖瓣关闭不全伴重度反流的老年患者,成功独立实施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手术(TEER)。该术式为国际顶尖医疗技术,2020年在中国萌芽,现仅有少数心脏中心可以独立实施。

       TAVR与TEER均是在不开胸的情况下为患者实施治疗的高难度微创手术。

       李军介绍,接受TAVR与TEER的为高龄患者,往往身体机能差、心肺功能受损严重且伴多种并发症;在手术过程中,由于血流动力学的巨大扰动和紊乱,因此对患者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进行监测和保护的要求极高,对麻醉水平的考验巨大。

       挑战高难度麻醉,成功为一名又一名患者健康护航,这是绵阳市中心医院麻醉科以深厚“内功”,撑起无影灯下“极限挑战”的真实写照。相关数据表明,在麻醉科团队的密切配合下,医院已成功开展TAVR与TEER手术近百例。

       服务

       开设麻醉门诊

       拓宽诊疗服务模式

       作为医院幕后科室,手术室内的精英科室,麻醉科医生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一针倒”“只闻有其人而未见其面”……2019年这一固化了几十年的印象在绵阳市中心医院被彻底打破。

       医院麻醉门诊正式运营,麻醉科优化服务的又一创新突破正式落地。麻醉医生迎来了褪去手术衣、穿上白大褂,从“幕后”走向“台前”的跨越式转变。这一变化也给医院“医、保、患”三方带来了深刻影响。

       李军介绍,传统术前访视要到手术前一天才进行,开设麻醉门诊后,改由患者主动找医生,麻醉医生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指导后,待患者身体条件适合手术后再预约住院进行手术。如此一来,大大提升了住院床位周转率,缩减了患者住院周期和住院费用。

       近年来,随着精准医学深入发展,麻醉学科早已从手术室里的“一针倒”走向手术全周期(围术期),预防镇痛、无痛检查、术中麻醉、术后镇痛……

       简单地说就是,医院哪里有疼痛患者,哪里就需要麻醉医生。这也意味着优秀的麻醉科,必须具备人文关怀精神。

       在李军的带领下,科室紧跟学科发展大势,开始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为指导,通过麻醉门诊、术前预防镇痛、术中处置、术后镇痛全流程优化,配合手术、康复、营养等科室,成功实现患者从入院、手术到出院不超过24小时的“日间手术”目标。

       创新

       深耕舒适化治疗

       打开小儿麻醉新局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可视化、微创化、多元化”的麻醉科为临床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是无止境的,为患者提供真正舒适无痛的手术体验是每一个麻醉医生的美好愿景。其中,小儿麻醉是舒适化治疗领域尚需攻克的重难点。

       2022年,医院麻醉科在小儿舒适化治疗上精准发力,聚焦小儿舒适化包皮环切术、儿童口腔舒适化治疗,攻坚克难、突破创新,成效显著。

       每年暑期都是小儿割包皮的高峰期,手术室外遍布孩子的哭闹声。但2022年的暑期却不同。一位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手术室工作了十余年的保洁阿姨表示,去年的暑期,包皮环切手术室没有了哭闹和医护人员的声声安慰……小儿在手术时安静入睡,手术后快速恢复,无丝毫恐惧和疼痛。 

       同年8月,口腔科门诊,6岁的小芮冰(化名)在父母的带领下来到医院看诊,检查显示小芮冰存在严重龋齿,情况较为复杂。口腔科主任李新介绍,按照以往的治疗方案,小芮冰的这种症状需来院反复治疗七八次,用时3个月左右才能基本解决。但是舒适化治疗推出后,“我们仅用不到1个小时时间,便一次性完成了小芮冰4颗龋齿去腐、修复、充填龋洞、调(牙合)、粘接预成冠等操作”。

       李军介绍,小儿舒适化治疗主要采用先进的镇静、镇痛技术,快速消除小儿对手术的恐惧心理,以减少手术对小儿产生的心灵创伤和不安情绪,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下一步,科室将继续延伸舒适化治疗至临床各领域,同时加强小儿手术室环境建设,全面保障小儿治疗安全、舒适、无恐惧。

       责任

       科学谋划

       担起区域学科高质量发展重任

       2023年3月,麻醉科在科研创新上聚力,以依托单位成功申报绵阳市首个医疗方向重点实验室,即绵阳市麻醉与神经调控重点实验室,为推动科室、医院乃至绵阳医疗卫生科研建设搭建起了一个全新平台。

       作为绵阳市临床麻醉质控中心主任,李军带领科室,在满足手术、门诊、镇痛服务的同时,还肩负起区域内技术指导和优质资源下沉的重任。

       2022年6月,在医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麻醉科开始聚焦以专业精准帮扶,提升区域内麻醉服务水平,积极联动川北基层医疗机构组建川北麻醉专科联盟,进一步推动基层麻醉专科人才队伍建设,强化麻醉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实现麻醉“医教研”协同发展。目前,已与16家单位签署专科联盟协议,并成功助力多家联盟医院在麻醉技术水平、科研建设上突破创新。

       此外,科室还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上百期麻醉医生、麻醉专科护士培训活动,为川西北地区乃至甘肃、云南等多地输送了麻醉学专业前沿知识和技术。

       李军介绍,下一步,科室将紧密围绕实验室建设目标,重点在全麻机制与意识/睡眠、麻醉与围术期脑健康、疼痛与舒适化医疗、数字麻醉与人工智能4个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同时,进一步强化科室人才队伍建设,推动AICU(麻醉监护室)建设落地,扩展舒适化诊疗外延,扩充区域内专科联盟单位,助力区域麻醉水平全面提升,让患者在安全、无痛、舒适中轻松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