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3年04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髋部骨折后 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
冯旭娟

       髋部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老年人发生髋骨骨折相当于被判了死刑,尽管有些危言耸听,但是对于60岁以上的患者而言,发生髋骨骨折后的3个月死亡率要高出同龄人8倍。即使度过了这危险的3个月,但是仅有少部分患者能够恢复到骨折之前的状态,绝大部分患者都会被后遗症折磨,有很多原本可以生活自理的老人从此需要日夜陪护,即便如此,风险也依然存在,在骨折后的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中会迎来第二个死亡高峰期。对于髋臼骨折患者而言,首要目标是恢复到骨折以前的状态。人体下肢关节的活动度与上肢有很大区别,下肢主要负责负重行走,所以需要更加重视下肢关节的稳定。因此,髋臼骨折后的康复也要循序渐进,身体允许后立刻开始。

       康复锻炼方法

       术后6小时即可开始尝试踝泵训练,可让患者主动进行踝关节背伸和跖屈练习,保持最大位置5秒左右,反复屈伸踝关节,每天可练习5~6组,每组练习200次。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则需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健侧的踝关节也可同时练习。

       术后2~3天可进行患侧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有效避免发生下肢肌肉萎缩。患者应保持髋膝关节伸直,让大腿的肌肉有节律地紧张-放松,肌肉紧张坚持5~10秒后放松相同时间,每天练习3~5次,每次练习15分钟左右。老年患者也可以结合自身调整。

       术后4~7天进行踝泵和股四头肌练习,同时增加收腹抬臀动作,以头和健侧肢体作为支撑,将身体轻轻抬起,坚持5~10秒后放平后重复动作。每天练习3~5组,每组10次。同时进行髋关节无疼痛练习,屈曲角度从10°~20°开始,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范围。

       术后2周内开始进行髋部肌群、下肢肌肉力量训练,患者需要在家属或陪护人员的帮助下进行髋关节屈曲运动和屈伸练习。运动强度需要结合患者的耐受程度决定,该训练可以促进髋部的肌肉恢复。术后2周可开始进行髋关节后伸训练和外展运动,先将髋关节屈曲增加到80°~100°,随后由被动过渡到主动运动。

       术后2~6周可重复屈髋屈膝和直腿抬高的练习,为增加下肢肌肉力量和髋膝关节活动范围做好基础。直腿抬高练习即患者平躺于床上,维持膝关节伸直,屈膝抬高患侧肢体至脚跟后距离床面10~15厘米,坚持20秒后休息10秒。

       术后6~10周患者可下床扶拐站立,但是患肢不能负重行走,可保持站立位进行屈髋与外展训练。

       术后10~12周可扶拐进行部分负重行走练习,重复之前的训练内容。

       术后12~14周可逐渐增加活动量,逐渐过渡到可以完全负重练习,此时应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千万不可进行高强度体育运动。

       术后14周可完全负重行走。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能够充分弥补手术的不足,也能减少静脉血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康复锻炼注意事项

       在临床治疗恢复时经常发现有很多老年人有传统的思想,不认可术后康复锻炼的作用,认为发生了骨折接受了手术就应该静养。另外,很多老年患者因为害怕手术伤口的疼痛,对肢体康复锻炼也十分抵触,此时医生和患者家属都应积极地安慰患者,认真、仔细地讲解康复锻炼的重要性,特别是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体能叮嘱其每天进行锻炼。还有一些老年患者在锻炼时经常“偷工减料”,减少动作或干脆不做,这时需要家属监工。随着患者手术伤口的不断愈合,疼痛程度也会减轻,伸膝功能锻炼的次数与时长也可以不断增加,只有循序渐进的锻炼才能有效避免肌肉萎缩。(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