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2版(2023年03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如何护理肠道梗阻患者
周莉

       肠道梗阻是外科常见疾病,具有疼痛剧烈的特点。肠道梗阻多需要借助手术治疗,患者承受痛苦较大,加强患者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及早康复。本文就肠道梗阻典型症状、肠道梗阻病因进行介绍,并就肠道梗阻患者护理措施进行分析。

        什么是肠道梗阻

        肠道梗阻是指肠内容物通过肠道时发生障碍出现梗阻。肠道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临床症状主要为疼痛,疼痛多十分剧烈,且疼痛为阵发性疼痛。肠道梗阻其典型症状如下:(1)排便排气困难,患者排气排便存在困难,不完全性肠道梗阻患者为间断性排便排气,而完全性肠道梗阻患者则停止排便排气;(2)腹痛,患者腹部存在着剧烈疼痛,多表现为间断性疼痛;(3)腹胀,部分患者还存在着腹胀症状,不同患者其肠道梗阻位置不同,患者腹胀疼痛也存在着差异,高位梗阻患者腹胀症状多不明显;(4)呕吐,机械性肠道梗阻患者还伴随着呕吐症状,一般而言,发生梗阻的部位越低,患者发生呕吐的时间越晚。

       肠道梗阻患者承受较大痛苦,患者就诊后,需要及时确诊,并采取对症治疗。患者就医时,综合肠道梗阻患者常见症状“痛、吐、胀、闭”,借助望、触、叩、听等方法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肠道梗阻常见病因

       导致肠道梗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肠道梗阻具体可以分为机械性肠道梗阻、动力性肠道梗阻以及血运性肠道梗阻。机械性肠道梗阻常见原因可以分为肠外因素以及肠管本身因素。肠外因素:肠道内出现了折叠或者扭转,肠外肿瘤压迫、疝气等。肠管本身原因,如先天性的闭孔、畸形和狭窄或者是胆石、粪块阻塞等。动力性肠道梗阻,其主要是由于毒素的刺激以及神经抑制造成肠壁息肉运动紊乱,从而引发肠道梗阻。而血运性肠道梗阻则是因为肠道血管内的血运障碍导致肠道蠕动异常,引发肠道梗阻。

       肠道梗阻患者护理措施

       开展心理护理。肠道梗阻患者多需要借助手术治疗,患者对手术多存在抵触情绪和畏惧心理,手术还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在护理中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耐心向患者介绍肠道梗阻病情,并向患者介绍肠道梗阻发生的原因,手术方法、手术安全性等,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情绪。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满足患者个性化心理需求,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加强患者体位护理以及疼痛护理。护理中加强患者体位护理,对于手术患者,宜采取平卧位,患者可以将头转向一侧。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以采取半卧位,减轻腹胀对呼吸以及循环系统的影响,从而预防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加强患者疼痛护理,肠道梗阻伴随着剧烈疼痛,对于不完全性梗阻患者以及痉挛性肠道梗阻患者,可以对患者进行顺时针按摩,促进肠道蠕动,缓解疼痛。若患者疼痛仍旧难以缓解,可以遵循医嘱给予患者一定的药物,如使用阿托品类抗胆碱药物,通过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达到缓解腹痛的效果。

       加强患者饮食护理。肠道梗阻患者术后需要强化饮食管理。肠道梗阻的产生与饮食存在着较大关联,加强患者饮食管理。术后12h内患者应该禁食。术后12h后,对患者情况进行判定,判断患者是否可进食。若患者仍旧存在腹胀症状,患者仍旧不能排便、排气,建议患者仍旧禁食。患者进食时首先要避开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牛奶、豆浆、甜食等容易产气的食物。为促进身体的康复,患者应该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食物,从而提高免疫力。

       开展休息及运动管理。患者术后需要严格卧床休息。护理人员对患者血压和脉搏进行测定,若患者血压、脉搏处于正常范围,患者可以转为半卧位。术后患者应该及早进行下床锻炼。患者可下床步行,通过运动来加强肠道蠕动,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预防便秘、肠道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在患者术后3个月内,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加强运动管理,应该避免高强度运动以及弯腰、连续下蹲活动,从而有效预防肠道梗阻的再次发生。

       加强患者的病情检测。肠道梗阻患者多借助手术治疗,在手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强化患者生命体征检测。对患者切口进行检查,检查患者切口有无渗血、红肿等症状。定期测量患者体温,观察记录患者血压、脉搏情况,若发现异常,需要及时告知医生。观察患者临床表现,观察患者病情好转情况,对于非手术治疗患者,若其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出现疼痛加重,呕吐剧烈且频繁等症状时,考虑患者出现了肠绞窄情况,应该立即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肠道梗阻是常见外科急腹症,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感染、毒血症、休克等,对患者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在肠道梗阻治疗过程中还需加强护理,护理人员应加强护理关怀,强化病人自我管理,保证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成都东部新区贾家卫生院(成都东部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