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女性健康的杀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近年来,宫颈癌的临床诊疗水平不断升高,有效改善了患者预后,但是该恶性肿瘤仍存在较高的致死率,需高度警惕。很多女性在体检中,听说过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名称,但是对其了解有限。其实,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是病理诊断后获得的结论,为进一步普及相关知识,下面说一说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病理诊断知识。
什么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宫颈癌是指原发于子宫颈部的恶性肿瘤,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与不洁性行为存在密切联系。目前,临床已经探明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人乳头瘤状病毒主要通过性传播感染,由此可知宫颈癌是不传染的,但是其致病危险因素存在传染性。宫颈癌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接触性出血、阴道内异常出血等症状,需尽早检查或确诊。宫颈癌前病变是指宫颈异常的增殖性病变,这类病变尚未发展成恶性肿瘤,但是存在较高的恶变风险,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在数年后发展为恶性肿瘤。宫颈癌前病变多无明显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白带增多、出血、接触后阴道出血等宫颈炎表现,需高度警惕,因此女性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检查,避免延误病情。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病理诊断
为什么要进行病理诊断 目前,宫颈癌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分期及病理组织学诊断体系,通过病理诊断可以确定患者是否为宫颈癌或癌前病变。与其他检查方法相比,病理诊断准确性较高,是该类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也就是临床确诊的最终依据。同时,病理诊断也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确切的依据,医生可以根据病变类型,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尽快控制患者病变进展,降低宫颈癌患者死亡率。早期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后,采取根治性的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疾病控制效果,且患者生存期较长,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生活质量。
如何实施病理诊断 宫颈病变病理诊断前,医生会进行一系列检查,确定病变基本情况,如窥器检查、TCT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电子阴道镜检查等,对于存在异常者才会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需要采集患者宫颈病变处的一部分样本,但是无须担忧采集过程恐怖或疼痛,医生在电子阴道镜检查中,可以完成病变区域组织的少量采样,一般需要采集多个可疑处的样本,疼痛程度较轻,然后再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而确定患者宫颈病变的具体性质。
有哪些临床病理分型 宫颈癌多为鳞癌,患者占比较高,其次为腺癌和腺鳞癌。少数的宫颈癌患者病理诊断为小细胞癌或透明细胞癌等。临床医师需要结合患者病理组织学结果和临床分期情况,判断患者病情进展,选择治疗方案。宫颈癌前病变的病理诊断主要依靠液基细胞学检测,主要包括非典型细胞、低LSIL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等,后者恶性风险极高,需进一步进行活检,确定病变情况,不同级别病变的处理方法存在一定差异,应尽早按医嘱要求治疗并复查,避免发展为宫颈癌,增加不良预后风险。 (信阳市中心医院病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