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疾病是人体消化系统当中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包括胆囊炎、胆结石等,有的胆囊疾病经过治疗可以有效治愈,但有的胆囊疾病需要患者最好切除胆囊。那么,胆囊的切除会对患者造成怎样的影响呢?在切除胆囊之后,患者又应该怎样调整饮食才能保持健康呢?
胆囊切除后可能造成的影响
作为人体消化系统的一部分,胆囊负责在饮食过程当中排出胆汁来辅助食物的消化,很多人认为胆就是产生胆汁的器官,但实际上胆的全名叫作胆囊,其作用仅为暂时储存并浓缩胆汁,因此当胆囊发生如胆囊炎、胆囊结石等疾病的时候患者就可以选择切除胆囊。但是,由于胆囊切除之后肝脏排出的胆汁没有了暂时储存以及浓缩的地方,因此患者的正常生活还是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第一,胆汁的浓度降低会造成食物的消化效果受到影响,进而导致消化不良的情况出现;第二,胆汁的浓缩除了消化效果降低之外,对于食物当中的一些病菌的抵抗能力也会随之降低,这就很容易导致患者因为饮食而发生一些疾病;第三,由于缺少了胆囊对胆汁的储存,肝脏排出的胆汁会直接进入消化道当中,进而导致一定的腹胀表现,不过这种情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第四,胆囊切除后患者还有可能出现胆汁反流的情况并引起反流性胃炎。
胆囊切除后应该怎么吃
这些食物需要远离 在摄入饮食的过程当中,胆汁作为一种消化液主要负责的是对脂肪的消化,而胆囊切除之后胆汁无法有效地浓缩,导致身体对脂肪类食物的消化能力大幅度降低,因此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远离这些含有脂肪的食物,包括:炸鸡肉、炸猪排等用油进行炸制或煎制的食物,培根、香肠、排骨等脂肪含量较高的肉类,奶油、全脂牛奶、奶酪等脂肪含量较高的乳制品以及巧克力、鸡皮、鸡蛋黄等。当然,脂肪的消化能力降低并不代表患者没有消化脂肪的能力,大部分的患者只要注意控制脂肪的摄入量不超过45克即可。如果患者在胆囊切除之后食用了过量的脂肪,就很容易导致脂肪泻现象的发生,并且影响患者身体正常的营养供给。
这些食物逐渐适应 除了上文提到需要尽量远离的食物之外,还有一些食物也需要引起注意,但与需要严格控制最好远离的脂肪类食物不同,这些食物的摄入会使患者出现一定的不适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身体会逐渐适应低浓度胆汁的消化模式,而这些食物也可以逐渐地进入患者的生活当中。
这类食物是以全麦面包、坚果、豆类食物、西蓝花、卷心菜等为代表的,含纤维过多或是容易导致胀气的食物。
日常饮食这样调整 除了上文提到的需要远离以及需要逐渐适应的食物之外,患者还应当对自身的饮食内容与饮食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在饮食内容方面,患者需要尽量多食用一些能够帮助消化的食物,比如摄入比原先更多的可溶性纤维就能更好地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时使患者的排便得到有效的调整。而在选择可溶性纤维饮食的过程当中,适当地摄入大麦片与燕麦片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胆汁浓度的降低意味着患者在日常饮食的过程当中吃的东西越多越难以完全消化,因此患者可以尝试在日常生活当中选择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尽量避免一次性摄入太多的食物,这样可以有效发挥未浓缩胆汁对食物的消化效果,从而使身体能够更好地吸收营养。 (高坪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