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逐渐发展为医院的重要支撑学科。影像护理队伍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并逐渐壮大,是为提高患者检查效率和图像质量保驾护航的重要因素。影像护理工作是临床护理的延伸,但在工作、管理模式上又相差迥异。例如,影像护理工作涉及全院的患者,具有病种复杂、检查多样、患者流动快、工作独立性强等特点。这使得影像科护士在入职标准、规范化培训、培养模式等方面不能照搬临床护理评价标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指出要提高护理水平,大力发展专科护士,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当前我国影像护士培养方面还比较落后,在入职标准、规范化培训和资格认证方面也无统一标准。因此,构建量化指标规范影像护理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任务显得尤为迫切。
“岗位胜任力”理论主要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下所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个人特质的各要素组合,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麦克里兰德在20世纪70年代将其引入护理领域。该理论结合临床实际体现在以下方面:
1.护理理论知识,包括护理专业知识、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各项查对制度与报告制度;
2.影像专业知识技能,包括影像设备及检查流程、常见部位解剖学知识、放射防护知识、影像学检查护理配合要点;
3.感染控制知识,包括职业暴露处置与上报流程、特殊感染源患者检查护理及终末处置、医疗废物分类及处理、无菌用品的储存与使用、影像防护设备的清洁及消毒;
4.药理学知识,包括对比剂药理学知识、对比剂使用规范及储存方法、急救及高危药品的管理及使用;
5.基础技能,包括无菌操作技术、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静脉注射技术、肌内注射技术、各项生命体征测量;
6.专业技能,包括PACS系统操作技能、高压注射器标准使用流程、各种造影检测与配合、各类深静脉导管的使用及维护、对比剂外渗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7.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操作、除颤仪使用、吸引器使用、吸氧操作技能,小儿、躁动患者约束及安全防护;
8.情景决策能力,包括检查前后相关风险评估及处置能力、对比剂不良反应识别及应急处理、插管患者管道安全评估及管理能力、特殊人群检查风险评估及处置能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影像设备失超、辐射泄漏等应急处置能力等;
9.此外还应具有沟通能力、护理职业素养、情绪管理、继续教育及科研创新带教能力等。
总之,影像护理专业具有许多不同于临床护理的自身特点,不能照搬临床护理模式,应建立一套科学、可行、适合的影像科护士评价指标体系。“岗位胜任力”评价在护士个人及专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提高护理水平、增强竞争力、优化护理结构、促进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