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的一天,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谈判专家克里斯接到了一项任务,他需要马上前往一套公寓,与3名持枪匪徒对话,协助当地警察解救被劫持的一名女性人质。
克里斯在门外朝公寓里大声喊话。在谈判过程中,克里斯刻意说“看起来你们不想出来”“看起来你们担心如果打开门我们会闯进来向你们开枪”“看来你们不想回监狱”“你的语气听上去很害怕”等话。这些话实际上道出绑匪们的心声,也帮助他们意识并认清自己的处境,从而让克里斯后面的话更易被他们接受。
经过6个小时的漫长谈判,房门终于打开,3名绑匪接受警方的逮捕,整个过程没有任何伤亡。当时,绑匪对克里斯说:“我们本不想被抓,也不想死在枪下,是你的话让我们平静了下来。”
上述案例中,克里斯在谈判过程中使用了许多心理学手段来攻破绑匪们的心理防线,其中就包括站在绑匪的立场上帮绑匪讲出心里话,同时在他们的脑海里建立和强化“反抗会被枪杀”的标签。这种站在对方立场上思考的能力被称为共情,也被称为同理心。
在共情的作用下,人类会不自主地与其他人建立情感联系。比如人们在观看电影时,会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落泪。影视作品之所以具有如此的感染力,一部分原因就是共情让观众以电影主人公的视角经历剧情,而不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
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有的只考虑自己的感受,总将责任甩给别人;有的不会聊天,再轻松的话题都会被他们终结;还有的喜欢用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评判他人,时时流露出对他人的不满和蔑视……这种种让人尴尬和不快的行为,或多或少都是当事人缺乏共情、无法理解他人造成的。
如果学习了解了共情的原理,并能在人际交流中自觉自如地运用,有助于我们避开沟通中的一些障碍,帮助我们改善和家人、同学、同事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