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通常在麻醉状态下进行,而麻醉药剂会对人体肠道蠕动造成影响,导致肠道在某段时间内无法正常运动,肠道内物质也无法得到有效运输,这也代表着腹部手术后就有可能出现肠梗阻问题。那么肠梗阻有哪几种类型呢?出现肠梗阻怎么办?如何预防?
肠梗阻的常见表现
在手术后肠内容物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顺利通过肠道,即为肠梗阻。肠梗阻的常见表现为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感觉肠道内有气块窜动等。这是腹部手术后一种非常常见的并发症。患者经过腹部手术后,胃肠道会逐渐苏醒,但若患者手术后运动量不足,就会导致胃肠道苏醒缓慢,引发肠梗阻或肠道粘连。
手术后肠梗阻处理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轻者会出现肠瘘或肠坏死问题,重者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经过腹部手术的患者,若在术后出现腹痛、腹胀以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临床症状,需及时就医。
手术后肠梗阻的种类
腹部手术后的肠梗阻类型主要可以划分为麻痹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机械性或血运性肠梗阻以及粘连性肠梗阻等4种。
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经过腹部手术后1~3天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肠麻痹,导致麻痹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有腹腔感染、腹腔血管存在血凝块影响肠道供血、动脉粥样硬化和肠道动脉、静脉损伤引发的肠道供血障碍。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这一类肠梗阻常发生于腹部手术后两周内,因腹部手术造成创伤或腹腔内出现炎症,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从而形成机械性与动力性障碍的一种粘连性肠梗阻。造成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主要因素有手术创伤、腹腔内无菌性炎症等。
机械性或血运性肠梗阻。常见于术后早期,也可能在手术一个月后出现,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有腹内疝形成、肠套叠、肠系膜扭转等,同时术后吻合口炎性水肿引发的吻合口狭窄,也可能导致机械性或血运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因素有腹腔内手术、炎症、创伤、出血以及异物引发的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在肠道功能紊乱、患者暴饮暴食或突然改变体位等因素下引发肠梗阻。这一肠梗阻类型的主要发生部位是小肠,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手术后肠梗阻类型。
手术后出现肠梗阻怎么办
手术后若出现肠梗阻临床症状,需立即停止进食,留置胃管进行减压,将胃内积压的气体与液体进行清除,通过留置胃管来缓解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为了保障术后必要的营养补给,出现肠梗阻的患者可给予肠外营养支持,例如,静脉输入营养液等。待肠梗阻症状消失,恢复正常蠕动,且肛门正常排气和排便之后,即可恢复流质饮食,并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和普通饮食。若经上述处理后,肠梗阻临床症状仍未消失,就需要进行肠粘连松解手术治疗,避免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
腹部手术后怎样预防肠梗阻
大多患者及其家属认为患者接受腹部手术后元气会受到损伤,需要卧床静养,同时进行大补。或者患者自己怕伤口疼痛而拒绝运动和行走,整日卧床。而这几点术后措施都是极为错误的。腹部手术患者需在术后尽早下床活动,便于肠道蠕动功能尽快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促进伤口早日恢复。术后当天,需在床上进行翻身活动,次日在床上静坐或在床边站立,待身体不适缓解后可沿床边行走。同时,为了避免患者下床时因体位性低血压而跌倒,患者在床上醒来后需停留30秒再坐起,床边静坐30秒后站立,站立30秒后再行走。出院回家后可适当进行散步等舒缓运动,促进胃肠道蠕动,避免头晕等不适症状。
(盐亭县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