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有媒体报道,中国首个智慧家庭病房在广州启动,该病房应用物联网、5G等新技术,将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健康监测设备等部署到家,有望实现智慧居家医疗、居家护理和居家康复一体化。
扎实推进家庭病床建设,让更多的患者足不出户即可接受专业诊疗与护理,不仅可以提升患者及家庭的幸福感,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全面加强老年健康服务、打造健康中国的重要路径。
不过,从各地的实践看,仍有一些因素制约着家庭病床的发展。目前,家庭病床总体供给量太少,很难满足数量庞大的患者需求。一方面,报酬低、风险大导致医院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医保报销成为横亘在患者面前的一大门槛。
医疗服务是一个良心活,普惠式服务当然是应该提供的,但相关部门应该从收入、评价、晋升等方面多一些考量,激发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此外,目前基于到医院就诊的医保报销政策也要打通,这就需要各地出台具体规定。
进一步讲,像家庭病床这样的设计,也应该与当下的分级诊疗、智慧医疗接轨。一般的治疗、护理,可以请社区医生负责,专家可以出诊,也可以接入智慧医疗等远程服务。从大医院走进小家庭,家庭病床无疑是一种制度创新,只有统筹兼顾各方利益诉求,从制度上明确责权利,并不断针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补漏纠偏,才有可能让家庭病床放得平、安得稳。 (据《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