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3年02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甘肃两兄弟因三叉神经痛到三六三医院治疗
千里入川求医 战胜“疼痛之王”
□本报记者 陈丽娜

       近日,来自甘肃的兄弟俩在离家乡千里之外的通用医疗三六三医院神经外科先后完成了三叉神经痛手术。

       52岁的崔先生在8年前突然出现如电击般的“脸疼”症状,休息时方可缓解。起初他并不在意,但随着疼痛加剧,他便到当地医院求医,被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疼痛感让他不能正常喝水、吃饭,甚至不敢大声说话,生怕碰触“机关”诱发疼痛。

       三叉神经痛一般呈电击样、刀割样和撕裂样剧痛,这种疼痛带来的折磨会让患者面容憔悴、情绪抑郁,因此号称“疼痛之王”。

       随着病程进展,崔先生每次服药后持续疗效变短、止痛效果变差。为了解决面部疼痛问题,3年前他在当地医院行“三叉神经痛射频治疗”。可术后崔先生依然在吃饭、洗脸、刷牙时会诱发右脸电击样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祸不单行,崔先生的弟弟3年前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痛得吃不好睡不好,就医后效果不佳。

       2年前某天,崔先生在网络平台上无意中刷到了三六三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潘海鹏的科普小视频,内容讲的是微创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相关案例,案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随即便关注了潘海鹏医生。随着疼痛不断升级,崔先生自觉已难以忍受,经过与弟弟商量及慎重考虑后,兄弟俩共同踏上了前往成都的求医路。

       兄弟俩到达三六三医院后,潘海鹏为他们进行了详细的检查,确诊为三叉神经痛后,安排入院及手术。“两兄弟先后患上三叉神经痛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潘海鹏表示,三叉神经痛在药物治疗无效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崔先生有2次射频治疗史,可选择经皮微球囊压迫术治疗,该手术不用开颅,安全性高,适用于不愿开颅手术的患者,术后疼痛立刻可得到缓解。

       2023年1月31日和2月3日,兄弟俩分别由潘海鹏主刀完成手术。术中潘海鹏在血管造影机透视下,使用充盈后呈“梨”形的微球囊,压迫三叉神经节1.5~3分钟,达到阻滞疼痛的目的,术后创口小,使用创可贴即可。

       术后,崔家兄弟俩表示:感谢三六三医院神经外科,潘海鹏主任医术精湛,做完手术后疼痛立即消失了,总算可以正常喝水、吃饭、说话,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