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学校时,我经常幻想“顾医生”手捧病历本,身着白大褂,步入病房的那一刻。然而,这一刻真正到来的时候,内心更多的是忐忑。
经过多年的埋头苦学,2020年,我成为绵阳市中心医院一名规培生。如今规培的时间已过去两年有余,我在“医学生”到“医生”的转变过程中不懈努力。
还在学校时,我经常幻想“顾医生”手捧病历本,身着白大褂,步入病房的那一刻。然而,这一刻真正到来的时候,内心更多的是忐忑。尤记得刚到医院的第一周,医生们要么上手术,要么有其他事,办公室只剩下我一个人。刚好需要为一名患者做手术前的各项准备,这让一个才到科室几天的“小白”有点慌。我开始回忆所学知识、给师兄师姐们打电话、向门诊医生请教……一阵忙乱过后,终于完成了一系列工作。
从那以后,我时常告诫自己:多做一点,多学一些,只有扎根临床、经历和处理过最棘手的问题,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第一天起,我就做好了全身心投入的准备,两年多来一刻不曾放松。如今,面对再多患者,即使手上忙忙碌碌,心中也不慌不乱。
去年2月,我收获了职业生涯的第一面锦旗。一名视网膜脱落患者到我们科室(眼科)治疗,年仅30岁的她得知视网膜脱落严重的会失明后,开始变得急躁、焦虑,甚至哭泣。我知道,她这种情况,除了治疗疾病,更需要情绪上的疏导。于是,每天早上和晚上我都会去病房看她,告诉她病情的治疗情况,讲一些成功的案例给她听。慢慢地,她的情绪好了很多,并积极接受视网膜脱离术治疗,病情很快得到康复。出院后,她送来了一面锦旗。这面锦旗饱含患者的感谢,也为我带来了正面的情绪价值。
这两年,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以及团队合作下,我管床的许多患者得到康复,看到他们露出满意的笑容,我的内心充实无比。同样,也有让我放心不下的患者。
去年,科室收治了一名因糖尿病引发视网膜病变的年轻患者。有一天,天气很好,我发现病房走廊的尽头,坐着一个熟悉的身影。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脸上,那时他一条腿已经截肢,眼睛用纱布蒙着,迷茫地寻找着阳光照进来的方向。那时的他又在想些什么呢?无论如何,作为他的管床医生,我能做的就是以我所学尽我所能为他治病。每当想起那天的情景,我就会更加坚定从医之路的初衷。前几天,他又到医院来做检查,听到他的名字,我还是不由自主地打听他的病情。
从学校到医院,从“顾开明”到“顾医生”,不仅仅是身份和称呼的改变,更是艰难的成长。现在我已能够独立处理病情、管理患者,不再处处依赖老师和师兄师姐……万般改变、初心不变!真正的临床工作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一切的起点,是坚实的基础。
老师评语
绵阳市中心医院眼科主任代艳:顾开明是一名优秀的规培生,也是一名合格的住院医师。在工作中,他踏实肯干,对待病人耐心、细致、负责。对于临床上遇到的问题,也善于钻研、总结,不断反思,不断进取;在学习上,他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大量查阅中英文文献,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科研活动,开阔自己的视野。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思想觉悟上始终严格要求自己。顾开明在这三年中的工作、学习都是优秀出色的,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他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