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2版(2023年02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四肢骨折患者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倪红

       骨折临床治疗的原则为整复、固定与功能锻炼。前两项需要由医院医师完成,而手术固定后功能锻炼则需要病人重点完成。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加速病人骨与软组织的愈合,缩短病程,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今天就来聊一聊四肢骨折患者固定后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第一阶段功能锻炼

       患者骨折后两周内为第一阶段的功能锻炼:(1)抬高患肢,利用肌肉收缩活动泵来减轻患肢水肿症状。肢体远端应高于近端心脏。患者骨突出部位垫枕,防止患者翻身时出现压疮等并发症。(2)患肢未固定关节,在各个轴位上进行主动及被动关节的等张运动训练,例如上肢的手指以及下肢脚趾每天进行活动锻炼。骨折固定后第二天开始锻炼,每天进行3次,每次锻炼时长约为10~15分钟。根据术后固定时间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对患者骨折端稳定性造成影响。未固定的关节训练中,需特别加强易发生挛缩关节的功能训练,例如掌指关节屈伸与肩外展等。(3)骨折复位固定患者病情平稳后,可开始进行患肢肌肉等长收缩锻炼,以尽早恢复肌肉活动。例如股骨干骨折手术经固定后,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及时进行股四头肌肌力收缩训练,每日训练3次,训练时间约为5~10分钟。(4)骨干骨折邻近关节的功能锻炼方式由病人治疗以及固定方法决定:①骨折后行坚强内固定者,手术创伤疼痛缓解后,即可开始进行关节主动运动练习与抗阻运动练习。②未行坚强内固定者,术后需进行关节主动活动练习。③行外固定较稳定者,需在早期阶段内进行邻近关节的活动练习。④行牵引治疗者需在牵引范围下进行关节活动。根据恢复状况逐渐加大活动范围,在患者骨折愈合前活动范围逐渐贴近正常。(5)健侧肢体正常活动训练:尽可能在早期阶段进行临床活动,或在床上进行肢体活动锻炼,促进病人全身功能加快改善,防止因长期卧床并发卧床综合征。(6)累及关节骨折经坚强内固定后,需借助CPM装置尽早进行慢速被动运动,维持患肢关节活动范围或适当增加,避免肌肉萎缩。因CPM装置的作用是使得患者肢体肌肉在无收缩状态下进行被动活动,因此不会导致复位后骨折再次移位。术后肢体活动起始角度为30度,逐渐增加至最大角度。每日使用装置活动时间应超过4小时,促进患者患肢消肿,避免关节粘连,改善患肢关节活动度。

       第二阶段功能锻炼

       骨折后3~10周为第二阶段功能锻炼:(1)骨折基本愈合,除去外固定者,逐渐将肌力锻炼与关节活动范围增加至正常范围。因骨折初步愈合,主动与被动屈伸关节应适当,避免用力过度导致再次损伤。(2)外固定者,每日取下外固定物,进行主动运动。先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后进行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范围,运动后再次固定。(3)每日适当进行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上肢训练以手功能为主,下肢以站立与肢体负重训练为主。

       第三阶段功能锻炼

       四肢骨折患者固定后第8~12周进入第三阶段的功能训练:(1)抗阻运动与主动运动:从各个方向向运动患肢施加阻力,主动运动患肢,逐渐扩大运动范围,活动程度以感受到轻度疼痛为宜。(2)助力运动与被动运动:向运动患肢施加助力,通过康复器械带动患肢进行运动,运动时不易出现明显疼痛。(3)牵引:固定患肢关节近端,按所需方向持续牵引其远端,牵引重量不能超出患者耐受极限,每日锻炼数次,每次锻炼时长约为10~20分钟。第三阶段的骨折功能锻炼作业疗法为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训练,如手指的对指运动、抓握运动等。 (崇州二医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