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2版(2023年02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小儿尿滴沥和尿失禁怎么办
郭立华

      小儿泌尿外科门诊经常会有家长带着孩子来看尿失禁和尿滴沥,尿失禁和尿滴沥不仅给患儿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和痛苦,还可能会引起肾功能的损害,甚至肾功能不全,同时还给家长和孩子带来精神上的折磨和煎熬。所以,我们有必要关注孩子的尿滴沥和尿失禁。

       尿滴沥是排尿时尿流不成线,不成股,尿液呈水珠样持续滴出。尿失禁是在清醒的意识下作抑制排尿努力失败后发生的。尿失禁有别于遗尿症,即我们常说的尿床,后者是发生在非清醒意识条件下的排尿。

       尿滴沥和尿失禁按照病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神经系统、泌尿系解剖结构异常的小儿功能性排尿障碍,一类是有解剖结构异常或者神经系统病变的下尿路排尿障碍。

       临床上小儿功能性排尿障碍很常见,一些家长会说孩子之前还能正常排尿,近段时间突然出现了尿滴沥、尿失禁。实际上,部分所谓的排尿异常仅仅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自然情况。因为,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下尿路的神经控制需要经过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尿失禁等,一般在3岁以前属于功能性排尿功能障碍,一些儿童的症状甚至可推迟到青春期前,几乎都可以自发缓解和自愈。但是,如果存在反复的尿路感染、膀胱小梁化、膀胱容量下降、继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和上尿路功能损害的潜在危险,是有必要干预治疗的,治疗主要包括排尿功能训练和抗胆碱能药物的应用。

       尿路感染时的小儿可以有尿频、尿急、尿滴沥、尿失禁的临床表现,所以需要做尿常规化验,必要时查尿液培养检查。包皮过长或者包茎的小儿排尿后,由于包皮囊内可能积存少量尿液,排尿后会有尿滴沥现象,需要行包皮手术治疗包茎。部分儿童由于情绪紧张、焦虑和愤怒等,可以导致尿频、尿急、尿滴沥、遗尿症,甚至尿潴留,这是心理膀胱应激症的表现,当心理紊乱的症状减轻或者消失后,排尿功能障碍也会相应好转和治愈。

       小儿尿失禁、尿滴沥合并有解剖结构异常或者神经系统病变的情况,临床上也不在少数。膀胱外翻、阴茎畸形和完全型尿道上裂有尿滴沥和尿失禁的临床表现,通过患儿下腹部及会阴部的畸形外观即可明确诊断。先天性尿道瓣膜,新生儿期有排尿费力、尿滴沥,婴儿期除了排尿困难,还有生长发育迟缓,儿童期表现为尿线细、尿滴沥、充盈性尿失禁和反复尿路感染。可以通过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明确诊断,应用膀胱尿道镜内镜下瓣膜切除治疗。如果小儿尿失禁、尿滴沥合并脊髓发育不良,需要考虑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即神经源性膀胱。在神经源性膀胱的患儿中,70 的病因为脊髓脊膜膨出。神经源性膀胱的患儿可有各种排尿异常的表现,尿急、尿频、混合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尿潴留以及尿潴留导致的充盈性尿失禁。如果女性患儿临床上有正常的排尿,同时伴有持续性的点滴性尿失禁以及尿路感染,需要高度怀疑是否存在异位输尿管开口或者异位输尿管膨出,此类疾病又分为单根输尿管异位开口和重复肾重复输尿管异位开口,该疾病所导致的尿失禁均为女孩,因为男孩输尿管异位开口大多在尿道外括约肌以上的后尿道,一般可自行控制,没有尿失禁,以尿路感染为主。女孩异位开口输尿管可开口于前尿道、阴道或者前庭,仔细体检可以在会阴部发现隐蔽和很小的异位输尿管开口,因为开口在尿道括约肌以下,所以尿道括约肌无法控制其排尿,故正常排尿的同时有持续性的点滴性尿失禁,也可合并尿路感染。通过静脉尿路造影可明确诊断。

       如果患儿有尿滴沥和尿失禁的症状,需要及时到小儿泌尿外科门诊就诊,进行详细的体检,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尽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给患儿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