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3版(2025年11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患者已很虚弱 为何还要做纤支镜
□龚双安

       在重症监护室(ICU)里,纤支镜是一件常被提及的医疗设备。不少患者家属看到医生准备为患者进行纤支镜检查或治疗时,心里总会充满疑问:“病人已经这么虚弱了,为什么还要做这项操作?会不会有风险?”作为每天和重症患者打交道的医务工作者,今天就从专业角度,为大家科普一下部分重症患者做纤支镜的重要性。

       纤支镜的作用

       首先要明确的是,纤支镜全称“纤维支气管镜”,它像一个纤细灵活的“侦察兵”,能深入患者的气管、支气管及更细小的分支,帮助医生直接观察气道内部情况,还能完成取样、治疗等操作。对于部分重症患者来说,很多危及生命的问题都隐藏在气道和肺部,而纤支镜就是破解这些难题的关键工具。

       从明确病因来看,重症患者常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咯血、肺部感染加重等症状,此时纤支镜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有些患者因车祸、外伤导致气道内有异物堵塞,若不及时清除,会迅速引发窒息;还有的患者肺部感染持续恶化,普通的痰培养无法精准找到致病菌,而通过纤支镜直接从病变部位获取分泌物或组织样本,能大大提高病原学检测的准确性,为后续选择敏感抗生素提供依据。曾有一位70岁的重症肺炎患者,入院后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我们通过纤支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了合格的灌洗液标本,最终检测出是一种罕见的真菌感染,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的病情才逐渐稳定。

       在精准治疗方面,纤支镜更是重症患者的“救命利器”。重症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咳嗽无力,气道内很容易堆积痰液、血块等分泌物,这些分泌物会堵塞气道,导致肺不张,进一步加重呼吸衰竭。此时,纤支镜能直接深入气道,通过负压吸引将分泌物清除干净,恢复气道通畅。此外,对于气道内出现肿瘤、息肉或狭窄的患者,纤支镜还能进行局部消融、放置支架等治疗,快速缓解气道梗阻问题。比如有一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患者,因气道内大量黏痰堵塞,出现严重呼吸窘迫,我们通过纤支镜及时清除了痰液,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很快从80 提升到95 以上,避免了气管插管。

       同时,纤支镜还能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调整。通过纤支镜,医生可以直接观察气道黏膜的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水肿、出血、坏死等病变;还能观察肺部的通气情况,评估肺组织的损伤程度。比如在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中,医生通过纤支镜观察肺部情况,能更精准地调整呼吸机参数,避免过度通气对肺部造成二次损伤。此外,对于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定期通过纤支镜检查气道,还能及时发现气道内的并发症,如气管黏膜损伤、气道狭窄等,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纤支镜造成的创伤较小

       可能有患者和家属担心,纤支镜操作会给患者带来痛苦或风险。其实,在正规医院,纤支镜操作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排除操作禁忌证,并给予充分的麻醉和镇静,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操作过程中,有经验的医护团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确保操作安全。而且,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在的纤支镜越来越纤细、灵活,操作创伤也越来越小,并发症的发生率极低。

       总之,对于一部分重症患者而言,纤支镜不是“额外负担”,而是帮助医生明确病因、精准治疗、评估病情的重要手段,很多时候甚至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当然,是否需要进行纤支镜操作,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综合判断,并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如果家属对纤支镜操作有疑问,建议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了解操作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共同为患者的治疗保驾护航。 (仪陇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