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2版(2025年11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女性如何平稳度过更年期
□周岚

       更年期并非“疾病”,而是女性从生育期过渡到老年期的自然生理阶段,一般发生在45~55岁之间,核心原因是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据统计,我国约80 的更年期女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更年期综合征,若应对不当,不仅会影响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增加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远期健康风险。本文将从症状识别、科学干预、生活调理三个维度,为女性提供平稳度过更年期的实用指南。

       认识“更年期综合征”

       很多女性将更年期症状归为“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默默忍受却不知如何缓解。实际上,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涉及身体多个系统,可分为“近期症状”和“远期症状”,及早识别才能针对性应对。

       近期症状多在绝经前后1~2年内出现,以血管舒缩症状和神经精神症状最为典型,也是女性最容易感知的不适:潮热盗汗、情绪波动、月经紊乱、泌尿生殖系统不适。若更年期综合征长期未得到干预,雌激素缺乏对身体的影响会逐渐累积,可能在绝经后5~10年出现远期并发症,甚至威胁健康,比如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认知功能下降。

       这些方法能有效缓解症状

       面对更年期综合征,“硬扛”不是办法,科学干预才能减轻不适、降低远期风险。干预方式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选择,核心原则是“安全、个体化”,避免盲目用药或拒绝治疗。

       轻度症状,优选“非药物调理”

       若仅出现轻微潮热、情绪波动,不影响日常生活,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缓解,无须依赖药物。

       规律作息,改善睡眠。潮热盗汗多在夜间加重,需建立固定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可通过泡脚、听轻音乐、喝温牛奶等方式放松;卧室保持凉爽、通风,选择透气的棉质睡衣和被褥,减少盗汗对睡眠的影响。

       情绪管理,释放压力。通过“转移注意力+主动倾诉”调节情绪,比如每天留出30分钟做自己喜欢的事,避免长期陷入负面情绪;与家人、朋友沟通自己的感受,获得情感支持,若情绪波动明显,可尝试冥想或正念呼吸训练,帮助平复心情;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通过专业指导缓解焦虑、抑郁倾向。

       饮食调整,补充营养。减少高油、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增加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如大豆及其制品),植物雌激素能起到辅助调节作用,缓解阴道干涩、潮热等症状;同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每天保证300毫升牛奶或酸奶,多吃深绿色蔬菜,预防骨量流失。

       中重度症状,及时“医疗干预”

       若症状严重(如每天潮热发作10次以上、失眠持续1个月以上、情绪抑郁影响正常生活),或出现反复尿路感染、严重阴道干涩、骨密度下降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医疗干预。

       激素替代治疗(HRT)。激素替代治疗是通过补充雌激素(或联合孕激素),改善雌激素缺乏引起的症状,适用于中重度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尤其对潮热盗汗、阴道干涩、睡眠障碍的缓解效果显著,还能预防骨质疏松。

       但需注意,激素替代治疗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并非所有女性都适合。以下情况需禁用:有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激素敏感性癌症病史;有不明原因的阴道出血;有严重肝病、血栓性疾病(如脑梗、心梗)病史;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且控制不佳。

       符合条件的女性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从小剂量开始,定期复查(每3~6个月一次),根据身体反应调整剂量,避免自行购买、使用激素类药物,以免增加癌症、血栓等风险。

       选择非激素类药物治疗。若不适合激素替代治疗,可选择非激素类药物缓解症状:潮热盗汗,可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帕罗西汀),能有效减少潮热发作次数,且对情绪抑郁有改善作用;阴道干涩、性交疼痛,可局部使用阴道保湿剂(如透明质酸凝胶)或润滑剂,无须全身用药,安全性高,能缓解局部不适;骨质疏松,除补充钙和维生素D外,医生可能会开具抗骨吸收药物(如阿仑膦酸钠),抑制骨量流失,降低骨折风险。

       做好长期健康管理

       更年期是女性健康的“分水岭”,除了缓解当下症状,更要重视长期健康管理,降低远期并发症风险。

       定期体检

       更年期女性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重点关注以下项目:妇科检查、骨密度检测、心血管相关检查、乳腺检查。

       坚持运动

       运动是更年期女性的“天然良药”,不仅能缓解潮热、情绪波动,还能增强骨密度、改善心血管功能,建议每周坚持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结合以下类型:

       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每次30分钟,每周5次,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调节情绪;

       力量训练。如举哑铃、弹力带训练、靠墙静蹲等,每周2~3次,每次20分钟,能增强肌肉力量,减少肌肉流失,同时刺激骨骼,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柔韧性训练。如瑜伽、太极、拉伸运动,每天10~15分钟,能改善身体柔韧性,缓解关节僵硬,还能放松心情,减轻焦虑。

       调整心态

       很多女性会因更年期的身体变化产生焦虑、自卑,甚至抗拒“变老”,这种心态反而会加重症状。试着接纳身体的变化,理解更年期是自然生理过程,不必过度纠结于“年轻与否”;多与同龄女性交流,发现“大家都在经历同样的情况”,减少孤独感;尝试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如旅游、学习新技能、参加社区活动,丰富生活,转移对症状的注意力,让更年期成为“自我提升”的契机。(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