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女性而言,外阴以及阴道是身体私密且娇弱的“小花园”,如果在日常护理中照顾得不够妥当,便极易出现瘙痒、炎症等麻烦状况,从而影响生活质量。不少人在进行护理时会陷入“过度清洁”“依赖洗液”等误区,反倒给健康埋下隐患。其实,外阴及阴道的护理并不需要繁杂的步骤,关键在于掌握科学的方法,从清洁、衣物选择到生活细节,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守护健康的小技巧。
外阴如何正确护理
日常清洁:温水是最好的“清洁剂”
不少女性认为外阴需要使用专门的洗液才能清洗干净,然而这其实是一种错误认知。健康的外阴皮肤和黏膜具有天然的屏障功能,平时使用温度为38~40℃的温水进行清洁即可。在清洗时,应先将双手洗净,防止手上的细菌转移至外阴部位,按照从前向后的顺序清洗,先清洗尿道口、阴道口周围,再清洗肛门周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防止肛门处的细菌污染阴道和尿道。
衣物选择:给外阴“穿”对衣服
外阴部位的透气性对健康有着直接影响,正确选择内裤和外裤显得格外关键。内裤应挑选纯棉材质的,纯棉材质的内裤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可减少汗液和分泌物对外阴皮肤的刺激,防止因化纤材质引发的过敏现象和闷热。内裤需要每天更换,换下来后用开水浸泡消毒,然后放在阳光下暴晒超过6个小时,这样可以有效杀灭内裤上的细菌、霉菌等病原体。外裤最好选择宽松的款式,如直筒裤、阔腿裤等。
日常防护:细节里藏着外阴健康
生活中的一些细微之处,对于保护外阴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在上完厕所后进行擦拭时,应遵循“从前向后”的原则,选用柔软的卫生纸轻轻擦拭,切不可用力摩擦,也不要在使用湿厕纸后不擦干,保持外阴干燥可减少细菌滋生。应避免长时间使用卫生护垫,因为护垫会对外阴的透气性造成妨碍,即便属于透气款也不建议每日使用,只有在月经前后分泌物较多的情况下进行短期使用。运动过后要及时更换已被汗水浸湿的衣服,防止汗液长时间对外阴皮肤产生刺激。
阴道如何正确护理
拒绝冲洗:阴道有自己的“清洁系统”
健康的阴道中存在大量有益菌,其中主要是乳酸杆菌。这些乳酸杆菌可维持阴道内的酸性环境,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形成天然的防御屏障。如果使用洗液或清水进行阴道灌洗,会破坏阴道内的菌群平衡和酸性环境,使有害细菌大量繁殖,反倒容易引发阴道炎。即使存在轻微炎症,也不建议自行冲洗,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治疗。日常只需做好外阴的清洁,阴道会通过自身的分泌物自然排出少量代谢废物。
分泌物观察:读懂阴道的“健康信号”
阴道分泌物可反映阴道的健康状况,掌握观察分泌物的方法是做好阴道护理的关键。健康的分泌物通常呈白色或乳白色,质地为蛋清状或糊状,量适中,无异味,也不会引发外阴瘙痒。如果分泌物的颜色发生变化,如变为黄色、绿色、灰色,或者质地变得稀薄如水、浓稠如豆腐渣,量明显增多,伴有鱼腥臭味、腐臭味等异味,同时出现外阴瘙痒、灼痛等不适,可能存在阴道炎症。
通过用温水进行清洁、挑选合适的衣物、留意身体发出的信号以及保持规律的作息,这些平常且简单的日常习惯,就是保护私密部位的最佳途径。一旦出现异常情况,不要自行用药,及时就医才是最为稳妥的做法。(达州市达川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