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糖尿病,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这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并且无法根治,需要通过长期的用药治疗以及疾病管理维持血糖的稳定性,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由于社会老龄化现象加重,老年糖尿病患者居多,其年龄较大且对疾病认知不准确,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居家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生活质量低下。面对此种情况,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子女应承担起照顾的任务,掌握各种糖尿病护理知识,以此在规范用药的基础上,保持较好生活习惯,以免血糖过大波动。本文作为一篇糖尿病护理指南,如果你的父母为糖尿病患者,快替爸妈收藏起来。
饮食护理
作为子女我们一定要了解,“管住嘴”可谓是糖尿病护理的第一道关卡,会吃要比少吃效果更好。所谓“管住嘴”并不是单纯的少吃,或者是饿肚子,而是在于吃得正确。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升糖指数(GI)。GI值越高的食物,吃了以后血糖会升得越快,对此要让糖尿病患者平日里多吃升糖指数低的食物。
低GI食物主食推荐吃糙米、全麦、藜麦、燕麦、玉米等粗粮,替代白面馒头、米饭以及面条等。将升糖指数低的食物作为主食,由于其消化速度慢的特征,所以在进餐后血糖不会快速增高。蔬菜推荐绿叶菜,如油菜、菠菜等,黄瓜、西红柿以及冬瓜也是“控糖神器”,食物中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多食用。
有时糖尿病患者本人以及家属,会有这样的思想误区,认为所有水果都不能吃,因为里面含糖。其实,水果并不是禁忌,可以在两餐之间少量吃点草莓、樱桃、柚子等低GI的水果。
除以上推荐的饮食种类以外,进餐顺序以及食物烹饪方法也特别重要。糖尿病患者最好是先喝汤,再吃蔬菜,之后吃蛋白质,最后将主食吃掉。食物烹饪方法一般建议凉拌、炖、煮、蒸,尽可能不要红烧、油炸,且烹饪食物时严格控制糖、盐以及油的用量。
运动护理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可以提升机体对于胰岛素的敏感程度,这是控制血糖最有效的方法。适合糖尿病老年患者的运动方式有游泳、慢跑、快走、广场舞、八段锦、太极拳等,切记不要进行过于激烈的运动,避免运动损伤或者诱发低血糖。
此外,要在适当的时间进行运动,一般建议吃饭后一小时进行运动,此时血糖数值比较高,通过运动能够降低餐后血糖。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空腹运动。运动强度也需控制,微微出汗即可,避免出现心率过高的情况。运动频率建议一周运动五天,每次运动半小时左右,初次运动时可以先将运动时间定为15分钟,然后循序渐进逐步提升运动时间。作为子女除了展开运动护理以外,最好成为家人的运动伙伴,如陪家人一起去散步,或者是一起练八段锦等,通过陪伴保障父母安全,并提供运动的动力。
加强血糖监测
糖尿病患者的子女日常要引导家人自主监测血糖,如果不了解血糖数据,就难以识别机体的健康状况,所以规律监测血糖,是调整治疗方案以及掌握患者病情的主要方式。糖尿病患者监测空腹血糖时,一般要在禁食8小时以后测定,以此知晓基础胰岛素水平;测定餐后2h血糖时,则是从吃第一口饭后计时,2小时以后进行血糖测定,这种测定可以知晓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测定血糖后,要将具体的数据记录下来,可准备一个笔记本,做好血糖记录和整理,便于医生后续评估患者居家血糖控制情况。
心理护理
保持平稳的心态,属于避免血糖波动过大的方法之一。
由于疾病的影响,很多糖尿病患者会出现抑郁、焦虑以及抵触治疗等情绪,这对于维持血糖平稳性十分不利。作为子女,应主动对家人实施心理护理。日常要多一些情感关怀,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子女千万不要一味地责怪,而是多倾听与鼓励,一起寻找血糖控制不良的原因,多进行情感支持与情绪安抚。同时,可在家人情绪激动时,让其采用深呼吸、正念冥想或者是听轻音乐等方式,快速调控情绪。最后,子女的陪伴以及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也能够让糖尿病患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以此减少对疾病的较高关注度,日常处在积极向上的心态,主动管理血糖。
并发症防治
糖尿病足病为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预防此疾病的出现尤为关键。为此,要做好足部护理,让糖尿病患者每日用温水洗脚,并查看足部是否存在水疱、伤口等。
日常患者最好穿透气且宽松的鞋袜,勤修剪指甲;加强眼部检查,每年至少来医院做一次眼底检查,这样能够尽早识别与发现是否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这是因为长期处在高血糖的环境中,口腔内很容易滋生细菌,诱发牙周病;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的洁净,不要抓挠皮肤,避免感染。
用药护理
由于糖尿病患者需终身服用药物,或者是打胰岛素,因此患者的子女要做好用药护理,监督家人的日常用药情况,如是否按时按量使用药物,用药后是否存在不良反应等。如果用药以后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要第一时间让糖尿病患者就医。
通过阅读,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这份特殊的糖尿病护理指南。糖尿病护理之路很漫长,需要患者本人及其家人足够的毅力与耐心,通过饮食护理、用药护理、运动护理等措施,能够稳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尽可能降低疾病对患者健康与生活的影响。(北京市大兴区林校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