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做检查时,医护人员常提醒“抽血前要空腹8~12小时”,不少人疑惑:空腹和检验结果有啥关系?除了抽血,尿液、粪便等标本采集也有“特殊要求”。这些看似琐碎的“标本小规矩”,其实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关键,直接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
       空腹不是简单的“饿肚子”
       食物会改变血液成分:吃含糖食物会让血糖骤升,此时测空腹血糖易误判糖尿病;吃油脂类食物会升高甘油三酯、导致乳糜血,干扰肝肾功能、血脂等检测,甚至让仪器读不出准确数据。空腹8~12小时后,身体代谢完食物营养,血液成分处于稳定基础状态,能更真实反映生理指标。
       进食过程会引发一系列生理变化:咀嚼和消化会刺激胆囊收缩,导致胆汁中的胆红素、胆固醇进入血液,影响肝功能指标;同时,胃肠道蠕动加快会改变血液中激素水平(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血液检查都要求空腹。像血常规(查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如乙肝、丙肝)等项目,食物对结果影响极小,无须空腹。若不确定检查项目是否需要空腹,可提前咨询医生或检验科人员,避免白跑一趟或耽误检查。
       尿液标本别随便留取
       尿常规留取晨尿,即清晨起床后第一次排尿时收集的尿标本,即为首次晨尿。这种标本尿较为浓缩,可用于肾脏浓缩能力评价,首次晨尿常偏酸性,其中的血细胞、上皮细胞、病理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以及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的浓度较高。但夜尿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硝酸盐及葡萄糖易被分解,不利于检出在酸性环境中易变的物质,因而推荐采集第2次晨尿代替首次晨尿;若无法留取晨尿,留尿前需禁食禁水2小时以上,避免饮水稀释致假阴性。
       留尿需遵循清洁中段尿原则:先排尿10~20毫升弃用,再用干净尿杯接取中段尿;留尿前用清水清洗外阴(女性防白带混入、男性防前列腺液混入),并使用医院无菌尿杯,减少污染。
       尿液标本采集后一般应在2小时内及时送检,最好在30分钟内完成检验,或进行保存或防腐等处理。
       粪便标本“挑对位置”很重要
       粪便常规需针对性留取异常部分,带血便挑取带血黏液或粪便,稀水样便直接留取,外观正常便取不同部位少量(约黄豆大小)混合送检,避免只留表面或单一位置的,以防遗漏病变组织。
       留取粪便用医院专用便盒,勿混入尿液、白带、月经、卫生纸等异物;留取前无须刻意禁食,但前3天避免吃动物血、动物肝脏及铁剂(如硫酸亚铁),以避免造成粪便隐血试验假阳性,干扰对消化道出血的判断。
       做粪便潜血试验需提前3天调整饮食,避免吃动物血、肉类、大量绿叶蔬菜(如菠菜、油菜)及服用维生素C。
       标本采集的通用原则
       严格遵医嘱,不擅自调整:不同检验项目对标本要求不同,如血培养需发热时采集、激素检测(如性激素在月经周期第2~4天)需特定时间采集;务必按医生或检验科指导准备,勿擅自改变采集时间或方式。
       主动告知特殊情况:采集标本前,需主动告知医护人员特殊情况,如服药(如抗生素影响细菌培养、降压药可能影响电解质)、是否孕期或月经期(女性月经期影响尿常规)、是否晕血晕针(抽血可提前预防),这些信息能帮助医护人员准确解读结果、避免误判。
       正确储存标本,不随意处理:自行携带至检验科的标本(如居家留取的尿液、粪便),需注意尿液标本密封防倾倒且室温放置不超过1小时、粪便标本盖紧便盒防异味扩散,同时标本勿与食物及生活用品混放、不随意丢弃,需按医院规定送至指定地点,防止环境污染或他人接触。 (泸县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