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又称慢淋,曾被认为是“无药可治”,现随着医学的进步、治疗技术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慢淋”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一种可通过规范治疗实现长期生存,甚至达到“临床治愈”的慢性疾病。
       CLL的本质
       惰性进展与个体差异
       CLL属于惰性白血病,是由于成熟的肿瘤淋巴细胞在骨髓、血液、淋巴结内异常增生或聚集,早期症状并不明显,许多患者往往是在常规体检或是由于发现淋巴结和脾脏肿大时才寻求医疗帮助。不是所有检测出“慢淋”的病人都需要进行治疗。因为该病除了进展缓慢,另一个特点就是难以治愈,因此,早期治疗不会使生存期延长,反而可能会带来经济负担及药物毒副反应。若疾病出现进展,如血红蛋白减低、血小板减少及淋巴结、脾脏进行性增大、发热、体重减轻等症状,就会对病人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进一步发展甚至会威胁到生命。CLL进展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少部分病人可以确诊数年后,仍处于无症状阶段;部分病人则快速进展,出现需要治疗的情况,必须进行全面评估,决定个体化的治疗措施。因此建议患者定期随诊,评估病情发展情况,确定下一步是否需要开始治疗。
       科学治疗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控制”
       随着“靶向+免疫”治疗模式的提出,CLL治疗模式已经从过去传统的“化疗”模式过渡到“精准”模式的变革性时代。
       靶向药物:精准打击癌细胞。靶向药物的出现,标志着CLL领域治疗理念的变化。BTK抑制剂(伊布替尼、泽布替尼等)、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等均是“精准治疗”时代的完美代表,其原理是直接针对癌细胞中特有的信号通路予以精准打击,从而杀死癌细胞。相比常规化疗的“核弹”式治疗,其优势不仅体现在治疗效果上,还明显降低了正常细胞所受的伤害。
       免疫治疗:激活自身防御系统。免疫治疗为CLL又增加了新的治疗方法,单克隆抗体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癌细胞表面的抗原,以方便免疫细胞对其攻击,CAR-T疗法是一种新兴的杀伤癌细胞的新技术,用于难治或者复发的CLL患者可能获得更长久的“痊愈”,有望成为CLL患者新的“治愈方法”。
       功能性治愈:长期生存的新目标。伴随着治疗方式的不断进步,CLL的治疗目标也从“争取长生存”向“功能性治愈”转变。功能性治愈是指患者的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数量降到极低的程度,且经过治疗后不再需要继续治疗,长期维持无疾病进展。
       长期管理
       从“治疗疾病”到“管理健康”
       定期监测:早期发现疾病进展。CLL的特点是惰性,长期随访管理就是定期通过血常规、流式细胞术、基因检测等监测患者疾病进展情况,若有临床进展如淋巴细胞数目增多迅速或新发基因变异,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控制疾病进展。
       生活方式调整:增强身体抵抗力。对CLL病人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对改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均有价值,饮食要均衡,保持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维生素、矿物质,以保持免疫功能的正常;建议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同时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等,对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都有积极的作用。
       心理支持:缓解焦虑,增强信心。CLL是慢性疾病,CLL长期管理过程中必然存在心理负担,患者因疾病不可预知性、治疗带来的副反应和疾病状态下生活方式的改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患者的心理支持也是CLL长期管理的重要内容。
       未来展望
       治愈的可能性或将进一步提高
       虽然当前CLL尚缺乏根治手段,但随着医学的发展,CLL治愈的希望变得越来越大,因为不断开发的新型靶向和免疫药物使CLL患者拥有了更多的选择,而细胞疗法快速进展,使CLL治愈的希望在增大,进而实现患者长期无病生存目标。
       CLL已经基本成为一种“可以被掌控的慢性病”,许多CLL患者已能够控制疾病稳定很长时间,甚至实现无疾病进展的“功能性治愈”,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CLL将能够实现更多患者的治愈可能。(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 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