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威胁心血管健康的常见疾病,其本质是为心肌输送氧气和营养的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斑块沉积出现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肌供血通道“受阻”。当心肌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时,就会通过身体不适发出“求救信号”。但现实中,不少人对冠心病的信号缺乏认知,常将其当作普通疲劳、胃病等小问题,从而延误了最佳干预时机。因此,全面了解冠心病的典型与非典型预警信号,是守护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前提。
冠心病的典型预警信号
冠心病最具代表性的预警信号集中在胸部区域,这些症状与心肌缺血直接关联,且往往有明确的诱发因素和缓解特点。
压榨样胸痛:疼痛多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呈压榨样、紧缩样或窒息样感觉,仿佛胸口被重物压住。疼痛通常在劳累、情绪激动、寒冷刺激或饱餐后出现,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后可逐渐缓解。这种疼痛并非尖锐刺痛,而是一种沉闷的压迫感,让人难以忍受。
胸闷憋气:感觉胸部发闷、呼吸不畅,仿佛空气不足,需要用力呼吸才能感觉舒畅一些。尤其在活动后,胸闷症状会更加明显,休息片刻后可有所减轻。部分人会伴随胸部紧迫感,严重时甚至出现呼吸困难,这是心肌供氧不足的直接表现。
放射痛:胸痛可能会向身体其他部位放射,常见的放射部位包括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背部等。比如左侧肩膀突然酸痛,或颈部有紧缩感,这些看似与心脏无关的疼痛,实则可能是冠心病的“放射性求救”。
冠心病的非典型预警信号
部分冠心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女性、糖尿病患者或长期服用降压药的人群,由于身体对疼痛的感知不敏感或症状表现不典型,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胸痛,而是以其他部位的不适为主要表现,这些非典型信号因缺乏特异性,更容易被忽视或误诊。
消化道不适: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腹部胀痛、恶心、呕吐,甚至伴有“烧心”感,容易被误认为是胃病或胆囊炎。这种不适通常在劳累后诱发,休息后可缓解,与进食关系不大,需与消化系统疾病区分。
咽喉不适与牙痛:无明显诱因出现咽喉部发紧、疼痛,或单侧牙痛,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服用止痛药后效果不佳。这种疼痛往往与活动相关,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减轻,是心肌缺血放射至咽喉或牙部的表现。
乏力与出汗:突然感到极度乏力、精神萎靡,即使没有进行体力活动也觉得疲惫不堪,同时伴随不明原因的出汗(尤其是冷汗),面色苍白。这种情况多因心肌缺血导致全身供血不足,是身体发出的“虚弱信号”。
出现预警信号后如何应对
冠心病的预警信号出现时,每一秒都关乎心肌细胞的存活,正确、快速的应对能为后续救治争取宝贵时间,降低心肌坏死的风险。
立即休息:停止正在进行的任何体力活动,原地坐下或躺下休息,避免情绪紧张或焦虑,让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缺血症状。
及时呼救:若休息片刻后症状未缓解,或症状持续加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清晰说明所在位置、症状表现及持续时间。切勿自行驾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前往医院,以免途中发生危险。
配合急救:等待急救人员期间,若身边有缓解心绞痛的药物,可在医生指导下按说明服用。若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需立即按照急救电话指导进行心肺复苏,直至急救人员到达。
总之,冠心病的预警信号复杂多样,既有关键的典型胸痛表现,也有易与其他疾病混淆的非典型症状,读懂这些信号,就等于掌握了心血管健康的“预警密码”。日常生活中,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基础病的人群,以及长期吸烟、肥胖、缺乏运动、有冠心病家族史的高危群体,更需时刻警惕这些预警信号,定期进行心血管健康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血脂检测等)。同时,保持清淡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的健康生活方式,能从源头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真正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生命防线。 (绵阳市盐亭县高渠镇毛公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