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9版(2025年10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假期熬夜一时爽 节后失眠怎么办

       很多人放假期间会肆无忌惮地熬夜追剧、打游戏、玩麻将……几天下来,正常的生物钟被扰乱,睡眠就会变得紊乱,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

       如果你是这种状态,别怀疑,这是典型的节后失眠。不过,也不用太害怕,这份节后“调整睡眠大法”可以帮助大家尽早和节后失眠说再见,将身体调整至最佳状态。

       什么是节后失眠

       节假日期间,人们的作息时间往往被打乱。平时规律的睡眠-觉醒节律被破坏,导致生物钟紊乱。就像我们身体内部有一个“时钟”,平时它按照固定的节奏指挥着我们的睡眠和觉醒。但节假日的熬夜、睡懒觉等行为,就像是不停地拨动这个“时钟”,让它失去了准头。

       除了作息不规律,节假日期间的过度兴奋和放松状态也会对睡眠产生影响。比如熬夜追剧、玩手机、打游戏等,会让大脑处于高度活跃状态。而节后突然回到平静的工作和生活中,大脑一时难以适应这种转变,就会在夜间出现思绪纷飞,难以入睡的情况。

       如何应对节后失眠

       调整作息时间:尽量按照平时的工作日时间安排作息,每天固定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不要熬夜,也不要睡懒觉。刚开始可能会有些困难,但坚持几天,生物钟就会逐渐调整过来。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舒适、温暖,减少噪音和光线的干扰。睡前可以泡个热水澡,放松身体;或者听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缓解紧张情绪。

       限制床上活动:尽量让床成为一个只用于睡觉和休息的地方,避免在床上工作、看电视或使用电子设备。

       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刚上班别超负荷工作。

       注意饮食:晚餐不要吃得过饱,避免摄入过多的油腻和辛辣食物,这些都会影响睡眠。可以适量喝一些热牛奶,牛奶中的色氨酸有助于促进睡眠。

       增加白天运动量:适当的运动可以让身体感到疲劳,有助于晚上的睡眠。但要注意不要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否则会让大脑和身体过于兴奋,反而难以入睡。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经过上述调整,失眠情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就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能会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者物理治疗等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失眠的西医类药物,如氯硝西泮、地西泮、艾司唑仑等,一般只有在医院里才能开到,因为属于精神类管制药物,而且每次也不能多开。这些药物如果使用,不建议长期使用,因为长期使用会引起依赖。所以要考虑到合理的使用剂量、服用的时间。

       而在中医治疗上,失眠被称为“不寐”,是因为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五脏功能失调导致心神失守,出现失眠障碍。关于失眠的中医治疗常采用中医药治疗,以及针刺、穴位按摩、艾灸、耳穴、中医心理疗法等非药物疗法。中医治疗有着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等特点,目前也是相对受欢迎的一种治疗方式之一。

       总之,节后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通过合理的饮食和作息调整,以及适当的运动、放松和休息等,大多数人都可以逐渐适应并恢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不要对节后失眠过于焦虑和恐惧,越是对失眠担心,就越容易失眠。保持一颗平常心,相信通过积极的调整和治疗,一定能够恢复良好的睡眠。(综合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