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5版(2022年08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针灸推拿治疗应注意“中病即止”
新都区石板滩街道木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刘选文

伴随着祖国医学的再度兴起,中医学大量治疗方案在临床广泛应用,尤其是无创的外治方法,不仅不会诱发毒副作用或手术创伤,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迅速缓解疾病症状。针灸推拿是祖国医学中常用的外治方法,更是多种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比如扭伤、骨脱位、腹泻等。但针灸推拿也不能过度应用,需注意应用时效,结合患者病情制定适宜的治疗疗程,完成治疗疗程后评估患者的病情转归情况,若患者疾病彻底治愈且无须继续治疗巩固疗效,则可停止治疗。若患者疾病尚未彻底治愈则可考虑是否适当延长治疗时间,促进患者疾病转归。


何谓“中病即止”


中医学认为,疾病其实是因正邪相争导致的人体阴阳失衡的身体表现,但这种表现是负面的,会诱发一系列不适症状,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中医学中的治未病以及治已病思路均是扶正祛邪、恢复阴阳平衡。若能在彻底祛除人体中邪气的同时不对人体造成损伤,治疗策略则是效不更方。以最常见的细菌感染为例,若所用治疗方法可彻底消除致病细菌,在人体能够承受药物副作用的基础上,即便达到治疗显效标准,也需继续用药治疗,直至彻底消灭致病菌,达到痊愈标准。其他营养不良、贫血、腹泻等疾病,在选定治疗策略的时候也应该基于这一原则。若受多种因素影响,采用相应治疗方法难以彻底清除人体中的“邪气”,治疗期间就需要考虑到“中病即止”。“中病即止”思想最初在《黄帝内经》中便有相关记载,但这一词汇最早出现在《伤寒杂病论》中,其中有3处表明必须注意“中病即止”这一情况,涉及药物包括发汗药物、催吐药物等。伴随着祖国医学的逐步发展,这一思想逐步丰富成熟,并成为中医主要临床思维。


治疗期间须重视“中病即止”


针灸推拿属于外治方法,在多种疾病中均有应用。其中针灸包含多项内容,比如针刺、艾灸等。但这一类治疗方法和辨证取穴具有密切关系,主张结合患者情况进行辨证取穴,之后在对应穴位实施针刺、艾灸等方法。通过刺激相关穴位,疏通人体经络,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增强躯体免疫功能,促进躯体尽快恢复健康。推拿则是基于中医经络学说的外治方法,基于患者的诊断结果与经络走行,通过推拿相应穴位、相应组织,改善该部位血液循环,加快身体新陈代谢,加快躯体损伤修复,促使脏腑功能恢复正常。但推拿主要在人体皮肤组织作用,通过和人体皮肤的持续摩擦,升高表皮温度,松解皮下粘连组织,疏通对应经络。针灸推拿造成的创伤十分轻微,影响可忽略不计,但用于疾病治疗,可获得十分显著的效果。但是,该法也需重视“中病即止”情况,尤其是以下几种情况。


顾护正气 在人体正邪相争的情况下,人体存在矛盾统一现象,此时治疗应以“祛邪”为主。通过针灸推拿固然可发挥一定的祛除邪气功效,但治疗过于频繁,也会对人体正气造成损伤,若采用“效不更方”原则,则会起到反效果,继而达到“祛邪”“伤正”的结果,得不偿失。所以,在通过针灸推拿进行祛邪治疗时,必须顾护正气。


重建平衡 疾病形成其实就是“阴阳平衡”转变为“阴阳失衡”的过程,人体自带代偿、进化以及适应能力。在“阴阳失衡”发生后,人体的上述能力必然发生异常变化,或直接参与到疾病形成、发展过程中。此时需将“阴阳平衡”作为治疗目的,通过针灸推拿可调节患者脏腑功能,可恢复“阴阳平衡”,但若存在治疗过度现象,反而会在达到“阴阳平衡”这一目的后再度诱发“阴阳失衡”现象,所以必须注意这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