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3版(2025年09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脑卒中后遗症期护理技巧
□邓冲冲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过后往往要面对一个漫长的康复过程。在此过程中,患者需格外重视护理,减少后遗症造成的不利影响。对脑卒中患者而言,压疮和深静脉血栓(DVT)是最常见的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症之一。这些并发症不但会使患者舒适感下降,而且会使其恢复时间明显延长,甚至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

       预防压疮的护理技巧

       压疮的形成原因:压疮通常是由于患者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导致局部皮肤受压,血液循环受阻,组织缺氧、营养供给不足,最终形成皮肤溃疡。脑卒中患者往往存在长期卧床的情况,加上肌肉无力,无法自行改变体位,尤其容易发生压疮。

       定期翻身,缓解局部压力:正确的翻身技术是预防压疮的最有效手段。翻身的目的是通过改变体位分散压力,避免长期压迫同一部位的皮肤。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通常每两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应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患者的不适或伤害。

       使用辅助设备:为了进一步防止压疮,可采用气垫床、减压垫和其他辅助设备。这些装置可以有效地分散压力、减轻对局部皮肤长时间的压迫、减少压疮的风险。气垫床尤其适合需长时间卧床的患者使用,通过调整床垫内气压可使压力分布均匀,有效缓解皮肤受压。

       保持皮肤清洁与干燥:脑卒中患者皮肤易因活动受限出现摩擦或积汗等情况,护理时尤其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天给患者清洁皮肤,尤其要清洁臀部、背部等容易出汗的部位,以防湿疹、感染。使用透气性良好的床单及衣物,避免局部受潮,降低细菌繁殖的风险。

       预防DVT的护理技巧

       深静脉血栓的危害:DVT是脑卒中患者经常遭遇的一种并发症,其主要症状是下肢静脉血栓生成。血栓形成可导致血液循环障碍,严重者可诱发肺栓塞而威胁生命。脑卒中患者因其运动能力有限,卧床时间长、血流缓慢,很容易发生DVT。

       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活动量:防止DVT发生,关键是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对于不能自行运动的患者,要采用被动运动的方法刺激血液循环。家属或护理人员可给患者做下肢屈伸运动,如轻抬患者腿部、做屈伸动作等,有利于肌肉收缩和静脉回流。每项活动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一天多次。

       使用弹力袜或静脉泵:弹力袜通过向下肢分配压力来协助血液回流,预防静脉血栓。对于长期卧床的卒中患者,使用适当的弹力袜对防治DVT至关重要。此外,静脉泵还可用于某些重度患者,有助于增加血液流动和防止血栓的形成。

       药物预防:医生可为高风险患者推荐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预防血栓。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血液凝固来降低血栓形成的危险,但在用药时需严密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以免出现出血并发症。

       避免长时间不动:长期保持同一体位是DVT形成的危险因素。除了翻身,护理人员还应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位变换。对于能稍作活动的患者,鼓励其进行轻微的活动,如在床上进行踝关节运动,或者进行床边坐立等。

       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定期监测患者的健康状态:护理期间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健康状态。尤其在预防压疮及DVT形成时,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患者皮肤变化及下肢肿胀、疼痛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并在必要时及时向医生反映。

       加强家属的护理培训: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不仅要靠专业医护人员完成,更重要的是家属的主动参与。家属在出院后对患者继续护理,一定要有正确的护理知识,特别是翻身技巧、正确使用辅助设备和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方法。因此,医院要经常培训家属,以保证其能独立高效地护理患者。

       保持沟通与支持:在护理期间,医护人员及家属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情感需求。患者常因卧床时间长而感到焦虑、寂寞,因此护理人员除给予生理方面的照顾外,更应从心理方面予以支持,以帮助患者保持积极康复的心态。

       结语

       脑卒中后遗症期护理非常关键,尤其要做好压疮、DVT等疾病的防治。通过常规翻身、使用辅助设备和增加活动量,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广西岑溪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