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道理都懂但做不到。比如,控制身体这件事,就未必能做好——谁都知道要站得溜直、坐得板正,身板儿支棱人也精神,但看看自己,就是低头、扣肩、驼背、塌腰,一个不落。想搞点运动健身吧,又经常找不到发力感,练了大半年也没啥效果。其实,不一定是你懒或者笨,而是缺了点想象力。
简单想象一下
▲走路时尝试用你的胸部肌肉向斜上方发力,人立马挺拔了。
▲想象屁股夹着一张百元大钞,臀部一下就提起来了。
▲坐着的时候,想象你的头是个氢气球,一直往天花板延伸,是不是脖子没那么前倾了?
▲此时你又长出了一条尾巴,想着把尾巴甩后面别压着它,骨盆或许“咔嗒”一下就回到中立位了。
▲想象你的老板突然挥起拳头要捶你的肚子,恭喜你,腹部核心已收紧。
▲单臂哑铃划船健身时想象把哑铃揣兜里,沉寂的背部肌肉这就激活了。
这些意象一旦在你的大脑里扎根,一个崭新的你就诞生了,是不是觉得这比说坐直和抬头挺胸更好使呢?
加点想象力,体态更挺拔
其实,普通人的身体姿态和运动能力差点意思,再正常不过。但如果身体长期被久坐伏案这种僵化模式糟蹋,本体感觉(即对自己身体部位的位置、运动、动作的感知能力)会受损。本体感觉差,大脑对身体的感知和控制就弱,仿佛跟身体失联了。以为自己坐姿挺端正(脊柱在中立位),实际驼背塌腰(脊柱跑偏)不自知;教练说打开胸腔,做的却是抬下巴。
那么,大脑和身体怎么“搭”呢?
其实就是调动意识,来点想象。很多临床试验表明,肢体的运动想象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肌肉活动和本体感觉。有运动健身习惯的朋友,应该很有感触。那些更有经验的教练,给出的指导和口令往往会使用比喻、想象,所以更好理解。
一来一回不断巩固身体和大脑的正确连接,本体感觉变强了,什么体态挺拔、正确发力啊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咱们总说肌肉记忆,其实本质上是大脑的记忆。想象力,就是让这个过程变高效的秘方。
想象力还可以帮你增肌
谷爱凌的教练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谷爱凌最强大的能力是“可视化”,即在脑海中反复演练一个动作,即便不站上跳台,也可以在大脑中对每个动作的细节进行模拟。这种对动作的分解和视觉化回顾,有个专门的术语叫运动想象。
2023年发表在《生理学前沿》中的一项研究表明:运动想象训练可以改善髋外展肌的肌肉力量,而且对训练侧和非训练侧均有效。实验中,研究人员对比了三种情况的训练效果:动觉想象、动觉想象+视觉想象、没有想象。结果不意外,动觉想象+视觉想象(一边看视频,一边在心里模拟右髋外展肌的收缩)训练效果更好,肌肉力量显著增加约8 。
为什么会如此?也有科学依据。
科学家们通过神经影像学技术发现:我们在运动想象中激活的大脑区域,与实际运动中的非常相似,这些被激活的脑区,就是负责人体运动、控制、协调的核心成员。一边动一边想,双重加强大脑和肌肉的联系,这身体控制和运动技能可不得呼呼提升。
积极想象有助提高自信
另外大家可能没意识到,有时候积极的想象,还可以帮我们提高自信、应对挑战。
2024年美国田径锦标赛中,3000米障碍赛选手Kenneth Rooks不慎被绊倒,落后对手很多,但最终他还是赢了比赛。赛后采访时他说:“赛前我就想过,如果摔倒了该怎么办?我在心里制定了一个计划……如果跌倒,我会站起来慢慢地回到队伍中,因为如果着急追赶,我可能会筋疲力尽。”
道理不难懂,当你去想象某些场景下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思考如何克服它们,就相当于让大脑提前做了应急演练。真遇到突发情况,也就不会觉得陌生和恐惧。
并且,这种心理训练和积极想象,其实不仅适用于运动员,咱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用得到。
缺乏想象力 不妨这样做
虽然想象力人人都有,但想要更好地发挥它,还是有讲究。因为,想象得越逼真,大脑的激活效果和真实运动就越一致。
什么叫逼真?就是尽量把场景、动作、感觉、声音、气味,都在脑子里勾画出来。有的人可以想象出风从耳边吹过、汗水流过皮肤的感觉,而普通人虽然做不到,却可以带上意识全然地使用身体——
走路或办公时,感受自己的身体姿态。在运动时,感受肌肉的收缩,关节的位置,主动判断自己的动作是否存在误差,进而去调整修正,逐渐把失联的身体找回来。
你还可以放开胆子,想象一个更强的自己,哪怕跨物种也没问题。
跳舞时,将躯干想象成一瓶香槟,头顶是软木塞,骨盆是瓶底,香槟气泡从脊椎升起。你的肩膀就像酒瓶上形成的冷凝水,轻轻地向下滑动到瓶底……
游泳时,想象自己是一条不认命的大西洋鲑,因为不想被端上餐桌,就拼命地游,脂肪减少了口感会变柴,就不容易被选中吃掉。
走红毯时,想象你要给果树喷农药,收腹是勒紧小肚,提臀是要把药箱卡住,斜视是要看清果树,这边加压,那边喷雾。
那么,把你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开始借助想象力锻炼吧。(据深圳卫健委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