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T13(2022年08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居区人民医院——
城乡携手共奋进 卫生事业大发展
本报综合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了《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国卫基层函〔2019〕121号),在全国启动紧密型县域内医共体建设试点,遂宁市安居区也被列为首批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试点县之一。


“1234567” 理清思路搭架构


 为做好试点工作,安居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积极推进改革,形成了“1234567”试点模式(一个架构、两个打包、三张清单、四个不变、五个统一、六大中心、七个机构),推进了重构管理结构、重塑基层体系、重振乡村医疗,实现了人员共用、技术共享、结果共认,形成了医疗质量同质化、信息管理一体化、疫情防控整体化、财务管理规范化、培训教育多元化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不再是竞争关系而是融合关系,基层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较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


“1+1+1” 党建引领促改革


 医共体总医院党委创新开展“1+1+1”工作模式,推动全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向纵深发展。具体措施为,总医院党委牵头,1名党委委员联系1个党支部,组织1支党员医疗服务队,负责1个片区,形成“1+1+1”的帮扶模式,全面推进医共体各分院改革工作,推进落实分级诊疗、人才培训、能力提升、管理提质、学科建设等任务,以党的建设引领医共体改革发展,形成上下联动、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共赢”的医疗服务新格局,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健康服务。


“2+2+2” 能力提升优资源


 一是人员双向流动。总医院的专家向基层流动,开展一对一技术指导,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基层医务人员轮流到总医院进修,实地学习总医院的专业技术、管理理念、服务方法,促进城乡医疗质量均衡发展。二是两种方式服务基层。人员培训采用互联网线上培训、沟通和线下指导两种方式完成,更好满足基层服务提升需求。三是两个融合促进发展。建立医共体院务管理委员会决策机制,集中统一管理医共体重大事项,实现管理融合;开展医共体职工运动会、趣味竞技等各种集体活动,促进医共体职工情感融合,营造和谐的发展氛围。


 “1+4+2+8+N+融入” 健康管理筑屏障


 健康管理中心实施1+4+2+8+N+融入的管理模式。即搭建1个组织架构,成立全专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妇幼健康、传染病防控、健康管理4个工作组,以2个常见慢性病(“两病”: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为切入点,提高居民主动健康管理意识。总医院组建8个专科医生服务团队,分别对8个网格片区进行对口指导。

“N”即医共体各分院按需成立N个家医服务团队,对全区329个行政村(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服务团队由1(全科医生)+1(专科医生)+1(医务助理)+2(公卫人员)模式组成,全科医生任团队长,带领团队成员对“两病”人群开展持续健康管理。


“1+2+3”用好医保救命钱


 区医保局率先实现1个打包,增加医共体医保资金预算总额,支持医共体业务发展;采用2种监管模式,将医保部门宏观调控和牵头医院服务规范有机结合;最终收获3项改革成效:一是各成员单位收费行为更加规范,二是医疗服务效率显著提升,三是确保医保资金使用更加安全。医共体未超限额使用医保资金,2020年、2021年在基金决算中实现结余,由医共体总医院按制度集体决策后分配、使用。


惠及民生初显效


 2021年安居区医共体“两病”家医签约服务39036人次,让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得到及时规范治疗;培训基层医务人员2500余人次,提升基层卫生人员服务水平;接收分院标本113501份,患者按基层分院标准付费享受二级医院检验质量;促进了患者回流和资源下沉,患者人均节约20%~30%的医疗费用支出。形成了“小病分院医、大病总院治”的就医格局,区域内就诊率达到90%(达到标准)。


提升能力守健康


 近年来,安居区医共体总医院按照《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要求,加强医院党的建设,实施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活动,让职工的核心价值观外显于行,内化于心,在工作中求同存异,凝聚活力。2022年5月,总医院住院综合大楼建成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住院环境;7月,医共体信息化网络基础建设已经完成,“六大中心”进入培训试运行阶段,打通了医共体各成员单位的信息孤岛,进一步畅通分级诊疗绿色通道,缩短生命与安全的等待时间,稳稳地守住人民健康的生命线。


 同时,制定优厚的招引政策,筑巢引凤,大力引进成熟人才,培养现有可造之材,打造优势学科,培育弱势学科,医院今年细化专业,新增2个内科,正在创建3个市级重点学科。目前,医共体总医院结合医共体整体规划,对原有门诊综合楼进行流程改造,不断提升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让政府得民心,患者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