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4版(2025年09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春夏护肠全攻略
□郑康霞 余娇

       你知道吗?肠道里藏着1亿个“神经小卫士”,它们24小时给大脑发消息:吃到变质食物,立刻通知你“快拉肚子排毒”;遇到考试压力,直接让你“紧张到想上厕所”;甚至能左右你的情绪——90 的快乐激素(血清素)其实是肠道生产的。

       然而,春夏湿热天就像给肠道“穿棉袄”,让它又闷又累。

       肠道闹脾气的三大原因

       天气变“蒸笼”,消化变慢

       现象:吃完饭总打嗝、放臭屁,午后肚子胀得像气球。

       科学解释:高温高湿就像给肠胃盖了层厚被子,消化液分泌减少30 。食物堵在肚子里发酵,产生“臭气弹”(硫化氢)和“痘痘元凶”(内毒素)。

       自救妙招:饭后喝杯温热的陈皮山楂水,下午茶把奶茶换成常温绿豆汤(加点薄荷叶更清凉),晚上用40℃热水袋敷肚子10分钟,帮助肠道蠕动。

       喝太多冷饮,肠道遭殃

       现象:喝完冰奶茶马上跑厕所,刺身吃完第二天发烧。

       科学真相:10℃以下的饮料会让肠道血管“抽筋”,消化酶集体罢工。

       自救妙招:冷饮含在嘴里5秒再咽,减少刺激。

       压力越大,肠道越慌

       现象:熬夜加班就便秘,吵架生气后胃痛。

       科学解释:肠道和大脑有“专用热线”(迷走神经)。当你焦虑时:压力激素(皮质醇)飙升→肠道敏感度翻倍→动不动就腹痛腹泻。

       自救妙招:便签减压法:把烦心事写在纸上撕碎扔进垃圾桶;睡前揉耳垂:耳朵有肠道反射区,揉3分钟能放松神经;吃根香蕉:富含镁元素,天然“情绪稳定剂”。

       这些误区不要踩

       误区1:拉肚子,扛着就好

       真相:普通腹泻和肠炎前期像“双胞胎”,如果出现大便带血丝或黏液、发烧超过38.5℃、连续3天拉水样便等症状需立即到医院就诊。

       误区2:狂吃益生菌养肠道

       真相:益生菌也分“工种”。便秘选乳双歧杆菌HN019(临床验证让便便提速1/3);腹泻选布拉氏酵母菌,切记,要饭后温水送服,别和咖啡茶一起喝。

       误区3:顿顿吃水煮菜养肠道

       真相:王阿姨连吃1个月水煮菜,结果肠壁变薄,变成“漏风的墙”(肠漏症),全身起疹子。

       正确吃法:每天吃1个鸡蛋+2掌心瘦肉,搭配蒸南瓜、山药(天然黏膜修复剂)。

       误区4:靠泻药治便秘

       真相:很多社交平台推荐治疗便秘的“小粉丸”,有位患者吃了半年后肠道变“黑豹纹”(结肠黑变病)。

       天然通便法:早起空腹喝300ml温水+1勺橄榄油,顺时针揉腹100下,10分钟就有便意。

       护肠三件套

       吃——调养肠道小卫士

       早中晚黄金食谱 早餐:燕麦粥+水煮蛋+半根香蕉(促排便组合);午餐:杂粮饭+清蒸鱼+凉拌木耳(补充纤维和优质蛋白);晚餐:小米南瓜粥+蒜蓉西蓝花(好消化还抗炎)。

       加餐必备 无糖酸奶:选带“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冷藏的活菌更多;护肠茶饮:生姜2片+紫苏叶5片+红枣3颗煮水。

       动——给肠道做按摩

       懒人必学两招 厕所神功:坐马桶排便时双脚踩小板凳,身体前倾30度,拉得更顺畅;睡前操:平躺屈膝,双手交叠从胸口推到小腹,重复20次(促进肠道蠕动)。

       补——急救小药箱

       突发腹泻:蒙脱石散(先止泻)+补盐液(防脱水);慢性肠炎:谷氨酰胺粉(修复肠黏膜,饭前半小时喝);旅行必备:布拉氏酵母菌(防水土不服,提前3天吃)。

       21天护肠挑战

       第一周:肠道重启计划

       每天喝够8杯温水(加片柠檬更好)、戒掉冰激凌和麻辣火锅、早晚各揉腹5分钟。

       第二周:菌群修复计划

       早餐加1杯无糖酸奶、晚餐后散步30分钟、睡前写3件开心事(调节肠脑轴)。

       第三周:巩固保卫战

       尝试发酵食品(豆汁、泡菜、纳豆)、学会478呼吸法(吸气4秒→憋气7秒→吐气8秒)。(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