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中,医生接触到不少因为对手足口病存在认知误区而焦虑的家长。孩子的健康牵动着每个家庭的心,而手足口病又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疾病,所以正确认识它至关重要。今天,听医生和大家聊聊关于手足口病常被家长们误解的5个方面,希望能帮助大家走出误区,更好地呵护孩子的健康。
误解一
手上长小疙瘩就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皮疹特点:手足口病的典型表现中,手、足、口腔及臀部的皮疹是重要特征。这些皮疹初为红色斑丘疹,后转为水疱,周围绕有红晕,疱内液体少,且通常无疼痛、瘙痒感,痊愈后不结痂、不留疤痕。不过,仅手上出现小疙瘩不能作为确诊依据,因为过敏、蚊虫叮咬、水痘等也可能引发手部皮疹。确诊需结合是否有发热、口腔疱疹等全身症状,以及流行病学接触史,必要时还需实验室病毒检测来综合判断,避免误判延误处理。
其他可能的情况:很多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孩子手上出现小疙瘩,比如汗疱疹,这在夏季较为常见,通常是由于孩子手部出汗过多又不能及时蒸发,导致皮肤出现小水疱,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还有摩擦性苔藓样疹,多与孩子频繁接触粗糙物品有关,表现为手背、手腕处出现正常肤色或淡红色的小丘疹。另外,接触性皮炎也可能让孩子手上出现小疙瘩,这往往是因为接触了某些过敏原,如洗涤剂、玩具上的化学物质等。所以,当孩子手上长小疙瘩时,家长不要惊慌,要仔细观察孩子的症状,必要时及时就医。
误解二
手足口病患儿一定有发热症状
典型症状中的发热情况: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发病时会伴有发热症状,体温多维持在38℃左右,少数可能略高。发热持续时间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儿1~2天便逐渐退烧,也有患儿会持续3~5天。这种发热是身体免疫系统启动防御机制的表现,是免疫细胞与入侵病毒对抗时产生的正常生理反应,有助于抑制病毒复制。家长需注意监测体温,若发热超3天或伴随精神差等情况,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不发热的特殊情况: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手足口病患儿都会发烧。有一部分轻症患儿可能仅仅表现为手、足、口腔及臀部的皮疹,而没有发热症状,这就容易让家长放松警惕,忽略了孩子可能患手足口病的情况。所以,不能以是否发热来判断孩子是否患有手足口病,当发现孩子手、足、口腔及臀部有异常皮疹时,都应该引起重视。
误解三
接种过疫苗、感染过就无须担心
引发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发,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不同病毒所致病症存在差异,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多为轻症,病程较短;肠道病毒71型则可能引发重症,出现脑炎等并发症。这些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尤其易在婴幼儿群体中流行。
再次感染的原因:手足口病疫苗只能预防肠道病毒71型,孩子接种过疫苗、感染过一种肠道病毒后,身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但这种抗体只对该种病毒有免疫力,对其他类型的肠道病毒并没有保护作用。所以,孩子有可能再次感染不同类型的肠道病毒而患上手足口病。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内的抗体水平也会逐渐下降,再次接触病毒时仍有感染的风险。因此,即使孩子曾经接种过疫苗、得过手足口病,也不能放松预防措施。
误解四
用酒精消毒就能预防手足口病
酒精消毒的作用:酒精虽有消毒杀菌作用,日常用于擦拭物品表面,但预防手足口病仅靠酒精远远不够,因为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对酒精不敏感,其更易被含氯消毒剂等杀灭。预防需结合勤洗手、勤通风、避免接触患者、对玩具餐具高温消毒等措施,才能更有效地预防病毒传播。
全面的预防措施: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消化道、呼吸道飞沫等途径传播,要有效预防手足口病,需要采取综合措施。首先,接种疫苗,可以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重症病例。其次,要注意个人卫生,教导孩子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洗手时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另外,要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定期对孩子的玩具、餐具、衣物等进行清洗和消毒,可以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或擦拭。此外,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误解五
孩子患手足口病必须住院治疗
轻症患者的居家护理: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属于轻症病例,症状相对轻微,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及臀部等部位的皮疹,伴随低热(体温多不超过38.5℃),患儿精神状态良好,食欲基本正常,日常活动不受明显影响。这类轻症患儿通常无须住院治疗,只需在家中进行隔离即可,隔离期一般为发病后2周左右,避免病毒传播给其他儿童。家长要让孩子多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鼓励多喝水,促进代谢;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粥、烂面条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刺激口腔。同时,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点关注体温波动、精神状态是否变差、有无频繁呕吐、肢体抖动等异常,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
重症患者的住院指征:少数手足口病患儿可能会发展为重症病例,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呕吐、肢体抖动、呼吸增快、面色苍白等症状。这些症状提示孩子可能出现了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或循环系统的并发症,需要及时住院治疗,以便医生进行密切观察和积极救治。所以,孩子得了手足口病是否需要住院,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家长不要盲目要求住院,但也不能忽视病情的变化。
手足口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传染病,家长们对手足口病存在的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对孩子病情的判断和处理。正确认识手足口病,走出这些误区,对于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家长们要学会区分手足口病与其他类似疾病,了解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护理方法。当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时,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观察,必要时及时就医。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孩子远离手足口病的困扰,健康快乐地成长。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