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5年08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浪浪山“猪妈妈”的喝水经 里面藏着大学问
□本报记者 冯若冰

     “这葫芦是不是又是空的?”“这水都放多久了,我去给你灌点新的。”……近日,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热映,影片中猪妈妈对小猪妖喝水的碎碎念,引发众多观众共鸣,直呼“看到了自己和妈妈的日常”。从健康角度深入探究,看似寻常的对话里,实则藏着科学的饮水智慧。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营养科主管营养师伍雪解读了这些“喝水经”里的健康学问。

       水是身体里的“多面手”

       电影里,小猪妖在浪浪山忙得脚不沾地,常常忘了喝水,猪妈妈的念叨里藏着对孩子的心疼。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也和小猪妖一样,忙起来就顾不上喝水,直到口渴才想起补充水分——可这时,身体已处于缺水状态。

     “水是人体最基础的‘营养素’,身兼数职却从不说累。”伍雪解释,水在人体中承担着调节体温、润滑关节、维持结构、运输营养物质和排出废物等重要职责。例如,当小猪妖在浪浪山辛苦劳作身体发热时,水分通过汗液蒸发带走热量,维持体温平衡;搬重物时,水可润滑关节,减少摩擦;同时,水能将养分输送到身体各处,并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水还能维持细胞形态,比如让皮肤保持弹性。

       研究表明,水摄入量过少或体内水分丢失过多,会导致缺水。“一旦缺水,身体就容易‘罢工’。”伍雪告诉记者,短期缺水可能导致疲劳、头痛、便秘,注意力也会下降;长期缺水则会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结石的风险,还可能让血液变黏稠,诱发心脑血管问题。

     “隔夜水”能不能喝

     “这水都多长时间了,我去给你灌点新的”电影中,猪妈妈对水的新鲜度同样重视,也让不少观众犯了嘀咕:隔夜水到底能不能喝?

       长时间放置的水能否饮用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亚硝酸盐含量,二是微生物污染。

       据了解,煮沸后的水(无论是纯净水还是自来水),随着放置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总体呈轻微上升趋势。但只要是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即便长时间放置,水中亚硝酸盐含量也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1mg/L),“隔夜水”中的亚硝酸盐并不会引发中毒。

       真正需要注意的是微生物污染。煮沸后的水,绝大多数细菌都被灭活了,但如果敞着盖子放久了,灰尘、细菌可能“趁虚而入”,尤其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细菌容易繁殖。此外,若用劣质塑料容器装水,长期存放可能溶出塑化剂,影响水质。

     “早上烧的水晚上能喝,晚上烧的水第二天早上通常也能喝。”伍雪认为,没必要对“隔夜水”过度焦虑。密封冷藏的水安全性更高,即便敞口放,只要环境干净,24小时内一般也能喝;但如果水里出现絮状物、异味或漂浮物,就千万别碰了。

       至于大家担心的“千滚水”(反复烧开的水),伍雪也给出了定心丸:研究显示,水煮沸20次后,亚硝酸盐含量仍低于0.01mg/L,完全可以放心喝。

       一天喝多少 啥时候喝

       电影里,猪妈妈追着小猪妖喊“喝太少、再喝”“一天至少四壶水”,道出了足量饮水的重要性。那么,到底喝多少才够?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明确规定,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的成年人每天需喝水1500~1700ml(约7~8杯,每杯240ml)。但这只是基础量,伍雪补充说,高温天、运动后要额外补充500~1000ml(根据出汗量调整)水;吃了太多高蛋白、高盐食物,也得多喝水——每代谢1克蛋白质需消耗7ml水,盐分高时则需要更多水来稀释;哺乳期女性建议每天喝水2100~2300ml。

       喝水也得讲“时机”。伍雪推荐了几个“黄金时段”:晨起空腹喝一杯(200ml左右),补充夜间流失的水分,让血液不那么黏稠;餐前30分钟喝一点,能促进消化液分泌;睡前1~2小时喝100~200ml,可预防夜间血液黏稠,但别喝太多,免得影响睡眠。

     “别等口渴了才喝,那时身体已经脱水1 ~2 了。”伍雪提醒,最好少量多次喝,每小时100~150ml,小口慢饮,一次别超过500ml,避免给肾脏增加负担。如果运动强度大、时间长,除了补水,还要根据出汗情况补充电解质。

       从浪浪山的小妖怪到现实中的你我,妈妈的“多喝水”从来不是唠叨,而是藏着对健康的朴素守护。把这些饮水学问融进日常,把“多喝水”变成科学饮水,才能守护好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