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5年08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小区二次供水 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

       清晨拧开水龙头,你是否想过,从市政管网到家里的水路可能藏着健康隐患?在现代城市,二次供水系统如“隐形输水站”保障着用水需求。但该系统若管理不当,可能成为细菌滋生、杂质沉积的温床。成都市新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了解二次供水奥秘,守护用水安全,是不容忽视的健康课题。

       二次供水

       高层住户用水的“必经之路”

       所谓二次供水,是指自来水经市政管网输送到小区,因高层住户水压不足,通过水泵、水箱或蓄水池等设备二次加压或储存后,再输送至用户家的供水方式。它如同“中转站”,让高层住户能顺畅用上自来水。

       常见的二次供水方式主要有三种:

       水箱(蓄水池)供水:在小区地下或楼顶设置水箱,自来水先流入水箱储存,再由水泵加压送水。因水在水箱中停留时间长,导致消毒剂余量降低、杂质积累,是污染风险较高的一类。

       无负压供水:通过变频水泵直接从市政管网抽水加压,不经过水箱,大大降低了污染可能性。

       压力罐供水:适用于小型住宅区,借助气压罐维持水压,相对简单高效。

       其中,水箱供水是最常见也最需要关注的方式。水箱如同一个“储水容器”,若清洁不及时,极易成为微生物和杂质的“聚集地”。

       健康风险

       从水箱到水龙头的威胁

       二次供水系统若维护不当,可能引发多种健康问题,这些风险就隐藏在从水箱到水龙头的每一段管道中。

       微生物污染是最常见威胁。水箱长期未清洗消毒会滋生细菌、病毒、藻类等。例如,军团菌可引发类似肺炎的军团病,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大肠杆菌会导致腹泻、肠胃炎,对老人和儿童威胁更大。此外,水箱还可能出现绿藻、红虫,不仅影响水质外观,还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重金属污染多源于老旧设施。部分小区水箱用水泥或铁质材料,长期使用后铁锈、铅、镉等重金属可能析出混入水中。长期饮用这类水会损害神经、肝脏和肾脏,埋下慢性疾病隐患。

       化学污染同样不容忽视。若过量使用漂白粉、次氯酸钠等含氯消毒剂,可能产生三氯甲烷等致癌的消毒副产物;而劣质塑料水管释放的有害物质,也会随着水流进入家庭,影响水质安全。

       物理污染则更为直观。水箱密封不严时,灰尘、昆虫甚至老鼠可能进入,导致水中出现悬浮物、异味,让原本清澈的自来水变得浑浊不堪。

       饮水安全

       多方合力筑牢防线

       保障二次供水安全,需要居民、物业和政府共同发力,从细节入手,筑牢每一道防线。

       对居民而言,要学会“自查”水质。观察自来水颜色,正常的自来水应清澈透明,发黄、发绿或有悬浮物可能已受污染;闻气味,有过重氯味、腥味或霉味需警惕;尝口感,有金属味、涩味可能重金属超标。同时,要关注小区水箱管理,如物业是否每年至少清洗消毒一次、水箱是否密封上锁且有防鼠防虫措施、是否定期公示水质检测报告,这些信息能反映供水系统安全性。

       物业作为直接管理者责任重大,应定期清洗水箱,夏季建议增加清洗频率;优先用不锈钢水箱替代易污染的铁质或水泥水箱;安装紫外线消毒、臭氧杀菌等设备,从源头减少微生物滋生。

       家庭也可采取防护措施。清晨用水前,先放掉管道中停留一夜的水约1~2分钟,避免杂质沉积;即便安装了净水器,饮用水也建议煮沸,通过高温杀灭潜在细菌;装修时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供水管材,减少管道的自身污染。

       政府和社区则需加强监管,推动老旧小区供水设施改造,淘汰不合格的水箱和管道;建立严格的水质公示制度,确保居民能随时了解水质状况,让二次供水在阳光下运行。 (成都市新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