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3版(2025年08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科学喂食 守护卧床亲人的生命线
□盛赛花 赵义娟 张琳

       当亲人因疾病或衰老无法自主进食,一根细细的鼻饲管便成了维系生命的“营养高速公路”。据《2023年中国家庭肠内营养管理现状白皮书》显示,我国每年有超过400万患者需要居家肠内营养支持。掌握科学护理方法,不仅能保障营养供给,更能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提升亲人生活质量。

       何时需要“营养高速公路”

       肠内营养绝非简单的“喂饭”,而是通过鼻腔或腹部建立的营养通道,将特制营养液或匀浆膳直接输送至胃肠道的医疗手段。它适用于以下多种情况——

       吞咽障碍患者:脑卒中、帕金森病、老年痴呆导致吞咽困难或呛咳高风险人群。

       消化道术后恢复期患者:食管、胃、肠道手术后需暂时“绕过”手术部位。

       意识障碍或昏迷患者:无法自主进食但胃肠道功能基本正常的人群。

       严重营养不良患者:如肿瘤、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经口摄入不足。

       需要注意的是,只要患者胃肠道具备基本消化吸收功能,肠内营养是优于静脉营养的首选方式。鼻胃管适用于短期(通常<4周)营养支持,如需长期(>4周),医生会评估是否需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G)或空肠造瘘(PEJ)。

       管路固定与维护技巧

       管路移位或意外脱出是居家护理最常见风险,可能导致误吸甚至窒息。日常需做好导管的固定,有以下三种方法——

       鼻贴:使用胶布剪成“工”字形或“人”字形样式,将胃管固定于鼻尖部,注意不要压到鼻子边上的皮肤,长时间的压迫会让那边的皮肤受伤形成破溃。

       管路固定夹/固定器:稳妥夹于衣领处,防止重力牵拉,日常行动的时候也不容易将其拉出来。

       防拔管手套/约束带(谨慎使用):仅适用于意识不清、有拔管风险者,需定时放松并观察肢体血运。

       日常维护时,还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标记刻度,记录管路外露长度,每次操作前核对,移位超过2~3cm立即暂停喂养并就医;二是清洁鼻部,每日温水清洁鼻翼及固定处皮肤,保持干燥;三是检查固定,检查固定装置是否牢固、皮肤有无红肿破损(至少每日两次)。

       营养制剂的选择与制作

       营养制剂选择的核心原则是个体化、安全、均衡。首选商业肠内营养制剂,它的优点是无菌、成分精确(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配比科学)、渗透压适中、不易堵管、使用方便。可以根据患者疾病和消化能力选择整蛋白型、短肽型或要素型等,需医生或营养师指导(如糖尿病专用型、肾病专用型等)。

       还可以自制匀浆膳(需谨慎评估),仅当无法获得商业制剂且医生允许时考虑。制作时要确保:食材新鲜卫生;彻底煮熟,避免生食污染;精细研磨,使用强力搅拌机打成无颗粒糊状;过滤掉纤维或颗粒残留,确保注射的时候不会堵塞注射器;即做即用,室温下放置不超过2小时,冷藏不超过24小时,使用前充分加热至适宜温度(约38~40℃)并搅拌均匀。

       严禁使用豆浆、牛奶、米汤、果汁等非均衡流质或自制未过滤匀浆直接灌注。极易导致腹泻、堵管、营养失衡甚至误吸。另外,自制匀浆膳的营养成分难以精确控制,长期使用需在营养师严密监测下进行。

       安全喂食全流程

       灌注不当是引发误吸性肺炎的主因,操作必须严谨。

       准备阶段

       洗手:严格按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

       体位:摇高床头≥30°(最佳45°),并保持此角度至喂养结束后至少30分钟。这是防止营养液反流误吸的黄金法则。

       验证位置:核对管路外露刻度,必要时抽取胃液观察(需培训)。

       温控:营养液温度接近体温(38~40℃),可将抽吸了食物的注射器放在前臂内侧,不烫为宜。

       灌注阶段

       工具选择:推注法(注射器),适合量少或临时给药。速度要慢,每次≤400ml。关键是推注的时候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每个人的胃口不一样,如果患者表示饱了就可以停止。重力滴注/肠内营养泵,适合持续喂养或量较大时。营养泵是更优选择,可精确控制速度与总量,显著降低腹胀、腹泻风险。

       冲洗管道:每次喂养前后及给药前后,均需用30ml~50ml温开水脉冲式(一快一慢地推动注射器)冲洗管道,防止堵管。

       结束阶段

       推注完成后,保持半坐位30分钟,避免出现反流。可以记录喂养时间、种类、量、速度、患者反应。

       并发症的预防与应对

       腹泻(最常见)

       表现:稀水便≥3次/日

       对策:检查营养液温度、浓度等是否合适;是否被污染;是否新换品牌不耐受;排除感染(如艰难梭菌感染)。暂停喂养,及时就医查找原因,勿自行用药。

       管路堵塞

       预防:严格遵守冲洗规范(喂养前后及给药前后);避免注入颗粒物或黏稠药物。

       处理:尝试用温开水脉冲式冲洗,勿用碳酸饮料或暴力冲管。无效时需到医院进行更换胃管。

       误吸(最危险)

       表现:喂养中/后突发剧烈呛咳、呼吸困难、口唇发绀、血氧下降。

       急救:立即停止喂养。呼叫急救人员,侧卧叩背,清理口鼻分泌物。

       预防:保持正确体位、控制速度、确认管路位置。

       皮肤黏膜损伤

       表现:鼻翼、口角红肿、糜烂、溃疡;胃造瘘口周围皮肤发红、渗液。

       对策:加强局部清洁、保湿、使用皮肤保护剂/水胶体敷料;调整固定方式减少压迫。

       重要原则:任何无法明确判断或处理的异常情况(如管路严重移位、呕血、便血、持续腹痛腹胀、精神萎靡、发热等),应立即停止喂养并联系医护人员!

       全面关怀与支持

       口腔护理:即使不经口进食,每日至少2次口腔清洁(刷牙、漱口、湿润棉签擦拭)至关重要,预防口腔感染和肺炎。

       心理关怀:理解患者因依赖管路可能产生的沮丧、自卑感。多沟通、鼓励参与力所能及的活动,维护尊严。

       定期复诊与评估:计划复诊,评估营养状况(体重、白蛋白等)、管路情况、是否需要调整方案。

       照护者支持:照护工作繁重艰辛,寻求家人分担、利用社区资源、关注自身身心健康。

       居家肠内营养护理,是一项融合了医学知识、精细操作与深沉关爱的系统工程。掌握科学方法,严格遵循规范,保持细致入微的观察,这条“生命通道”便能真正成为亲人康复的有力保障。请牢记:鼻饲护理莫慌张,科学规范是良方;体位速度是关键,清洁观察不能忘;异常信号及时停,医护指导保健康。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