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孩子一笑就露出大门牙,或者嘴巴总合不拢,这很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龅牙”。别担心,这是小朋友牙齿和颌骨发育中挺常见的问题,找到原因、选对时机和方法,大多能改善。
什么是“龅牙”
龅牙在医学上称为上颌前突畸形或双颌前突畸形,是一种常见的牙颌面畸形。可由遗传、牙颌生长发育过度、牙列异常等引起,也可由张口呼吸、吮指、咬下唇等不良习惯所导致。患儿一般不伴有严重的功能障碍,但非常影响美观。可表现为开唇露齿,自然状态下双唇不能闭拢。
不同年龄,处理龅牙有妙招
小乳牙时期(3~6岁)
戒掉坏习惯:发现孩子嘬手指、咬东西,用鼓励的方法帮助他改掉。实在不行,医生有专门的小工具(习惯破除器)可以帮忙。
定期看牙医:每半年带孩子检查一次牙齿,让医生看看是否需要提前干预。
关注呼吸:孩子总张着嘴呼吸,一定要查查是不是鼻子不通(比如腺样体肥大),可能需要去耳鼻喉科一起解决。
换牙关键期(6~12岁)
7~10岁左右,孩子颌骨长得最快,这时候矫正就像“趁热打铁”,事半功倍。
常用方法:使用功能训练器。像戴个软软的牙胶训练器,主要是训练嘴周肌肉,引导骨头往正确的方向长(适合不太严重的龅牙)。使用活动牙套。可以自己摘戴,主要对付几颗歪得厉害的牙。拔牙。如果牙齿挤得实在太厉害,医生可能会建议拔掉一两颗乳牙(或以后拔恒牙),给新牙腾地方。别太担心,医生会仔细评估。
恒牙长齐后(12岁+)
“小钢牙”(固定托槽):最常见,效果好。
隐形牙套:透明、能摘戴,更美观,但需要孩子自觉天天戴够时间。
不同类型不同治疗方法:单纯牙突(轻度),把牙排整齐就行,一般需要2年左右;骨头问题严重(骨性龅牙),可能光靠牙套不够,需要配合做手术(正颌手术)调整骨头位置,前后都需要戴牙套。这种情况相对少见。
千万别忘了,矫正后要戴保持器。辛辛苦苦整好的牙,摘了牙套后一定要戴保持器(像透明牙套或小钢丝),至少戴3~5年,甚至更久,防止牙齿又跑回去。
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问题一:龅牙一定要拔除吗?
不一定!看孩子具体情况。牙齿只是稍微有点挤,医生可能用“扩弓”(把牙弓撑宽点)或者“推磨牙向后”(把后面大牙往后挪)的办法来解决空间问题。只有牙齿特别拥挤或者骨头问题明显时,才可能考虑拔牙。
问题二:隐形牙套小孩能用吗?
可以,但要孩子够自觉!隐形牙套需要孩子自己记得按时戴,一天至少戴够20~22小时(吃饭刷牙时拿下来)。如果孩子记性差、容易丢东西,可能还是“小钢牙”更省心。
问题三:整牙后牙齿会松吗?老了会掉牙吗?
整牙过程中,牙齿有轻微松动是正常的,就像树挪窝根会动一样。等牙齿在新位置稳定下来(戴保持器就是为了这个),就会重新长牢固,不会影响牙齿寿命。规范的正畸治疗不会导致老掉牙。
给家长的贴心建议
7岁前看一次正畸医生:孩子换牙期间(大概7岁),带孩子去看一次专业的正畸医生(整牙医生),做个全面检查。就算当时不用治疗,医生也能帮孩子建立档案,盯住发育情况,抓住最好的治疗时机。
复杂情况别怕,多找几位专家:如果孩子问题比较复杂(比如又有口呼吸又有骨头问题),可能需要正畸科、儿童牙科、耳鼻喉科医生一起商量个好方案。
矫正完也要定期复查:牙套摘了不是终点,应每年回去让医生看看牙齿咬得稳不稳、保持器效果好不好,防止治疗效果打折扣。
解决龅牙,不只是为了让牙齿变整齐好看,更是为了孩子颌骨健康发育、说话清晰、自信地开怀大笑。家长们一定要重视早期发现和干预,和专业的牙科医生(尤其是正畸医生)紧密配合,一起守护孩子灿烂的笑容和健康的未来。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