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AIDS)也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免疫功能受损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难以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艾滋病传播的途径特殊,因此一说到艾滋病,人们总是首先想到性滥交者、吸毒人群等,通常被认为与年轻人有关。但谁能想到,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艾滋病感染呈现老龄化趋势。我国近年来新诊断发现的老年HIV感染者数量不断增长,而且相当数量的病例在被发现时已处于晚期阶段,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并且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有关
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来看,主要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经过多年的抗艾努力,艾滋病经输血传播基本阻断,注射吸毒传播和母婴传播也得到有效控制。然而,性传播已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对老年人来说同样如此。艾滋病喜欢找上老年人,究其原因,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行为习惯、社会环境及认知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老年人在面对艾滋病时更加脆弱,感染风险显著增加。
首先,社会和家庭常常忽略老年人正常的性需求。一提到老年人,大家总想着谁的爷爷姥爷,谁的奶奶姥姥,八竿子跟性想不到一块。但研究表明,在中国55~61岁的老年人中,53 的人每月有一次性生活,39 的老年人可以达到每月三次。尤其是男性,大多数男性随着年龄增长,性需求下降并不明显。有研究表明,75.1 的60岁以上男性仍有规律性生活;性学家金赛的研究也指出,94 的男性和84 的女性过了60岁仍有性行为。
其次,老年人器官功能不断下降,易患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疾病,身体还有代谢紊乱、骨质疏松等症状,使得免疫力降低。这让他们更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一旦发生高危行为,更容易发生感染,患上艾滋病。
最后,老年人由于皮肤松弛、弹性下降,更容易发生破损,破损部位接触到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也有可能被感染。虽然这种感染方式相对较为少见,但仍然需要引起老年人的高度重视。
与老年人的行为习惯有关
首先,老年人有丧偶、离异、与配偶关系不和谐、配偶无法满足性需求等多种不稳定的婚姻状况,比例还很高。这些不稳定的婚姻状况均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性需求,老年人或可能在社交活动中结识新伴侣,而这些伴侣可能有多个性伴侣;或者有生理需求的时候,容易发生高危性行为。其次,很多老年人有成瘾性饮酒的习惯,酒精作为一种神经系统抑制剂,会影响人的认知与判断力,也使老年人更容易发生高危性行为。再次,还有一些老年人因为周围朋友的影响,追求更好的性体验、性生活混乱等原因,也使老年人易发生高危性行为。最关键的是,由于老年人收入来源有限,不舍得花钱,高危行为易发生在公园、小旅馆等卫生不佳的地方,性生活前后未进行彻底清洁,如性伴侣存在性传播疾病,就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与社会环境及认知水平有关
过去社会上存在对艾滋病认知普遍较少的情况,虽然现在对艾滋病的宣传力度加大了,但老年人群体信息相对比较封闭。而且农村老年人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农村地区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也比较薄弱,这些社会因素,导致大多数老年人对艾滋病存在很多误区,或认为“又不会怀孕,用啥避孕套”,或认为年纪大了就不会感染等,缺乏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很少使用安全套,缺乏安全的性行为习惯,增加了感染艾滋病的概率。
总之,由于性生活混乱、自身免疫力下降、皮肤破损与接触感染,以及老年人高危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低等原因,老年人群HIV感染率呈现增长趋势,已成为全球各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因此,老年人应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采取安全措施,避免感染艾滋病。同时,社会也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增强他们的艾滋病防治意识,共同构建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