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是这样的人吗?
出门逛街,看到可爱的东西,总是忍不住摸一摸、捏一捏;无论是商场里可爱的小玩偶,还是地铁上肉嘟嘟的小宝宝,都逃不过你的“魔爪”;见到好久不见的朋友,会立刻上前拥抱、牵手、贴贴;到了晚上,一定要抱着伴侣或毛绒玩具入睡,才能感到满满的安全感。
其实,这一切都来源于人性对抚触的渴望。《自然》(Nature)期刊的一篇研究表示:“抚触能提升人的健康水平,有效缓解焦虑和抑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抚触的神奇魔力。
抚触是人类的“正常需求”
喜欢“摸摸”,不代表你“不正经”。人类从出生开始,就体现出了对抚触的需求。比如在婴儿时期,我们总是啼哭不已,通过妈妈的拥抱和抚触,就能让我们感受到极大的安全感,情绪就会慢慢稳定下来。
这是因为,身体上的接触会向婴儿传达一个信息:你不是孤单的,有人在关心你。这种安全感,是婴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有助于他们建立对世界的信任。著名心理学家哈利·哈洛的恒河猴实验显示:在婴幼儿时期,得到及时、足够安抚的婴儿,更容易建立起“安全型依恋”,会在成人后拥有更健康的亲密关系。
当我们被抚触时,身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这些反应会在潜意识层面留下印记。例如,温柔的抚触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安全和舒适,这种感觉会被潜意识记录下来。当我们以后再次经历类似的抚触时,潜意识可能会唤起曾经的美好感受,从而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同时,从社交层面来讲,抚触也是人与人之间重要的情感表达方式。
比如在学生时代,我们判定两个人关系是否亲密,会看他们下课有没有手牵手一起去上厕所,放学有没有肩并肩一起回家。关系好不好,就看挨得近不近,身体语言是最骗不了人的。这也是“生理性喜欢”的一种体现。
心理学著作《了不起的身体语言》中提道:“一个人对你有好感时,身体上会下意识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信号。”
比如,他会忍不住进入你的私人距离。私人距离一般在45~120厘米,可以握到对方的手;如果你们关系很亲密,距离会进一步缩短到45厘米以内,可以拥抱到对方。倘若你不排斥也不拒绝,甚至会期待他的靠近,那么恭喜你,你们应该是互相有好感的。
在亲密关系中,抚触能够给予双方强烈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身体的接触让彼此感受到对方的真实存在,这种实实在在的感觉会让人觉得安心和满足。其实,真正的爱意信号很微妙,除了抚触以外,我们身体的其他部位,也在悄悄地给出答案,或者有一个你常听过的词——“生理性喜欢”。接下来,就一起走进身体的奇妙世界,看看身体是如何“出卖”我们,在不经意之间传递出“心动信号”的。
生理性喜欢的4个“信号”
生理性喜欢,是一种由身体的生理驱动而产生的喜欢情绪。这种喜欢并非仅仅基于理性思考或认知判断,而是身体在接触特定对象时,自发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所引发的情感倾向。它是一种本能反应,很多时候,我们甚至在意识之前,身体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心跳加速,内心如小鹿乱撞:当遇到喜欢的人或事物时,最明显的生理反应之一就是心跳加速。比如,在与心仪的人初次约会时,对方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种意想不到的快乐,都可能让你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这是因为,身体的交感神经被激活,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进而导致心跳加速。而这种心跳加速,其实是身体在提醒你:“嘿,我对这个人(或这件事)很感兴趣哦!”
脸红发热,既害羞又兴奋:心跳加速的同时,你的脸可能也会不自觉地泛红发热。当我们处于兴奋或紧张的喜欢状态时,血管会扩张,尤其是脸部的毛细血管,血液流量增加,就会出现脸红发热的现象。就像粉丝们看到偶像出场时,常常会激动得满脸通红。这种脸红发热,其实是身体在表达“害羞又兴奋”。
瞳孔放大:在生理性喜欢的状态下,我们的瞳孔会不自觉地放大。这是因为,当我们对某人或事物感兴趣时,大脑会发出信号,促使瞳孔扩大,以便让更多光线进入眼睛,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观察和感知喜欢的对象。比如,当小朋友看到自己喜爱的玩具时,瞳孔会明显变大。
内分泌发生变化:身体会分泌多种化学物质来回应生理性喜欢。多巴胺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它被称为“快乐荷尔蒙”。当我们经历喜欢的事情时,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会上升,给我们带来愉悦和满足感。此外,内啡肽也会参与其中,它不仅能缓解疼痛,还能增强我们的愉悦体验,让我们对喜欢的对象或活动更加难以忘怀。
生理性喜欢是一种复杂而又奇妙的现象,它反映出我们潜意识、身体以及情感的密切关系。下次当你发现自己心跳加速、脸红发热、瞳孔放大时,不妨问问自己,“这是不是生理性喜欢?”也许,这就是身体在告诉你,你真的喜欢上某个人或某件事。(据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