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诊室里,李女士与她的家人前来表达感谢。谁能想到,这位如今笑容满面的女士,曾被吞咽困难折磨十年,连喝奶茶、吃火锅都成奢望。
故事始于10年前的一次普通感冒。温江居民李女士吞下一粒胶囊时突然呛咳,此后吞咽问题逐渐加重,从偶尔不畅发展到大口饮水都呛咳,紧张感日益加剧,严重时甚至不敢靠近餐桌。
10年间,李女士做过不下10次胃肠镜、鼻咽镜检查,报告单均显示“未见明显异常”。她辗转于各大医院多个科室,消化科开的胃药吃时有效,停药就反复;耳鼻喉科查不出问题,仅建议“放松心情”。随着病情发展,她出现失眠、多梦、惊醒等症状,近半年连粥都难以下咽,体重骤降10公斤,日常买菜做饭都成了负担。
直到3个月前,一位消化科医生建议她去心身医学科,她的求医路才迎来转机。心身医学科马中锐主任团队诊断李女士为焦虑障碍、躯体形式障碍。随后启动了针对性综合治疗:药物调节神经递质、物理治疗改善脑功能、中医针灸疏通经络,配合每周三次的心理治疗。住院两周后,李女士症状明显改善,能顺畅喝下整杯水,还主动要了肉包,10年来首次尝到包子馅的香味。
出院时,李女士注意到丈夫常年失眠、头晕心慌、乏力胸闷却查不出器质性问题,父亲被胃胀、腹泻折磨多年,胃药不断但胃镜仅显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她便带二人来就诊。马中锐解释,焦虑障碍能模仿多种躯体症状,却在检查单上无迹可寻,就像出现故障的消防警报器,没火情也报警。
如今李女士已恢复正常生活,特殊慢病门诊让每月药费报销90 ,经济负担大减,她常带家人复诊。作为成都市临床重点专科和焦虑障碍专病中心,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团队提醒,当出现心悸胸闷、喉头堵塞感、胃胀腹泻、颈肩僵硬、头痛头晕等症状且反复出现却查不出病因时,可能是情绪在呼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