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单位
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
帮扶院长
刘娇艳
帮扶成绩
助力巴塘县人民医院2024年获评四川省党建工作示范单位,建设完成全州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血液净化中心;全省率先提出并实践“3+3+N”四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巴塘县地处川、滇、藏三省(区)结合部,山川秀丽,历史文化底蕴丰厚,被誉为“高原江南”。
“终于不用再跑那么远看病了。”“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做这么复杂的手术,还恢复得这么好。” “新体检中心真方便,查得又细又好。”
这些来自患者的由衷感谢和高度认可,是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对巴塘县人民医院开展“组团式”帮扶工作最真挚的肯定。
自2022年6月起,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的“组团式”帮扶团队进驻巴塘县人民医院,为当地医疗事业注入强劲动力,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填补空白
打造区域医疗高地
曾经,受交通不便、人才匮乏等因素制约,巴塘县医疗服务能力薄弱,许多急危重症患者不得不长途跋涉前往外地就医。如今,帮扶团队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局面。
帮扶团队成功建成巴塘地区首个百级层流手术间,填补了当地高等级无菌手术环境的空白,让三四级手术得以安全开展,极大提升了区域急危重症救治水平。全新打造的口腔科名医工作室,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理念,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种植牙、正畸等高端诊疗服务。全州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血液净化中心也已投入使用,解决了肾病患者“透析难、透析远”的难题。
据统计,2022年6月1日至2025年5月31日,帮扶团队组织专家参与诊疗23565人次,开展手术1067例,会诊及参加疑难病讨论275次。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多达13项,涵盖急诊开颅手术、无痛分娩、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等,让当地群众享受到了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3+3+N”
锻造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在巴塘县人民医院,人才培养有着独特且行之有效的模式——全省率先提出并实践的“3+3+N”四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帮扶院长刘娇艳深知,要“输血”,更要“造血”。于是,帮扶团队创新推动人才培养从单向输送向双向协作转变。先将“徒弟”送到双流医院进修3个月,再请“师傅”到巴塘进行3个月的连续性针对性培养,根据学员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个性化培养套餐,确保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N”则是根据学员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个性化培养套餐。
眼科医生李彬便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在师傅指导下,他已独立完成白内障手术30余例、翼状胬肉手术90余例、睑内翻倒睫手术10余例,填补了巴塘地区多项医疗技术空白。
此外,帮扶团队通过远程教学和“师徒沟通会”等形式,实现医疗资源共享。20余名巴塘医务人员前往双流进修,学成归来后推动了医院在麻醉科、内科等多个领域的新技术突破。
双流区与巴塘县共推“种子”计划,巴塘县人民医院制定多项政策保障措施,包括全额绩效保障、每人每月1000元住宿补贴以及通过考试的专项奖励。截至目前,医院执业考试通过率取得历史性突破,10余名医务人员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考试。
关口前移
提升全民健康服务水平
高原的阳光虽灿烂,但也带来一些健康隐患,疾病预防尤为重要。帮扶团队深知这一点,高标准建成巴塘地区首个现代化、综合性体检中心,改变了巴塘无专业体检机构的历史。
该体检中心集健康体检、慢病筛查、健康管理于一体,配备先进设备与技术团队。自建成以来,先后开展了甘孜州结核病筛查、巴塘高考体检、中考体检、妇科病免费筛查、僧侣体检、全民健康体检、职业病体检等活动。2024年1~12月,共完成健康体检11933人次、结核病筛查8790人次。体检中心2024年共体检14982人次,同比增长1.57 ,全民健康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在“组团式”帮扶下,巴塘县人民医院多学科齐头并进,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妇产科主任李思带领,进修后的麻醉科主任张德华开展了无痛分娩新技术,同时还独自开展了无痛胃镜等新技术,手术量同比增长33.09 ;内科主任松朗央青通过优化管理和技术革新,科室收治患者数量同比增长43.52 ,床位使用率提升至114.08 。
如今,在巴塘县人民医院,门诊诊疗人次从2022年的62937人次增长到2024年的74665人次,住院人次、手术台次、业务收入也逐年递增。医院还成功创建骨科、急诊科、血透室县级重点专科,2024年被评为四川省党建工作示范单位。
本报记者 李妍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