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0版(2025年07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从“单项突破”到“综合提升”

       帮扶单位

       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

       帮扶院长

       陈涛

       帮扶成绩

       成为四川省“组团式”帮扶标杆,助力九龙县人民医院管理能力提升及诊疗能力提升并荣登2024年四川省“组团式”帮扶考核红榜。


       九龙县地处贡嘎山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五须海等自然景观,兼具雪山、森林、湖泊之美,同时也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6月2日,九龙县人民医院超声检查室里,来自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的帮扶医生范小兰紧盯着屏幕。一名14岁少年因突发腹痛就诊,她敏锐捕捉到睾丸扭转的典型影像特征。“必须立刻手术,否则超过6小时睾丸可能坏死!”精准诊断为手术赢得黄金时间,最终少年的睾丸和附睾得以保全。

       这一幕是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九龙县人民医院的生动注脚。2021年12月,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正式托管九龙县人民医院,并于2022年5月对其实施“组团式”帮扶。这支医疗帮扶团队在诊疗服务、队伍建设、现代医院管理、健康管理等领域发力,让高原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交出了一份写满群众健康获得感提升的答卷。

       从“外出就医”到“家门口治疗”

       患者外转人数下降41 

     “以前县医院做不了微创手术,乡亲们得包车去州里,光路上就要耗一天。”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对口支援专家、九龙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李超介绍,如今帮扶专家带来的70余项新技术,让当地许多大病患者无须长途奔波。

       多学科诊疗(MDT)模式的落地,让救治能力实现质的飞跃。2025年初,一名高龄患者同时出现急性心力衰竭、脑梗和消化道出血,心内科、神经内科、消化科专家联合会诊,2小时内制定出综合救治方案,患者最终转危为安。李超说,这种打破学科壁垒的协作模式,使危急重症救治成功率提升至95 ,2025年患者外转人数较同期下降41 。

       从“带不走”到“留得住”

       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达85 

     “带教五部曲让我从不敢开刀到能独立完成腹腔镜手术。”当地藏族医生杨升展示着他的“成长手册”,上面记录着理论学习、模拟操作、考核、授权、实操等带教全流程。在帮扶团队创新推出的这套培养体系下,65份“师带徒”协议结出硕果,22名本土骨干填补了14项县域技术空白,2025年全县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达85 。

       人才“造血”机制持续发力。青白江区人民医院专门开设“青九人才培训班”,28名九龙县人民医院骨干医师赴成都进修;通过返聘、招引留住20名专业人才;中层干部竞聘制选拔出5名年轻管理干部,让医院干部队伍年轻化比例达到50 ,为管理队伍注入新活力,激发新思维。

       从“看病难”到“服务优”

       健康体检档案覆盖率100 

       2024年9月,九龙县人民医院首次开展了面向全县干部职工的健康体检工作。

     “1000平方米的新中心,能做8项检查,比去州里方便多了。”当时参加体检的第一批职工纷纷赞叹。

       青白江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九龙县人民医院院长陈涛说,2022年借助援建资金升级改造后,这里已完成600余人次大规模体检,筛查出早期肿瘤等高危病例18例,构建起“体检-干预-跟踪”的健康管理闭环,健康体检档案覆盖率100 。

       2025年又投入20万元进行信息化改造,让无纸化体检惠及全县3000余名干部职工。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发展”

       孕产妇救治成功率100 

     “五大中心”的建成,为生命健康筑起坚固防线。胸痛中心实现心梗患者“黄金120分钟”救治全覆盖,卒中中心让脑梗溶栓时间大大缩短,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保持着孕产妇救治成功率100 、新生儿死亡率0 的亮眼成绩。

       骨科、普外科、消化内科成为州级重点专科,血液透析中心的投用,让尿毒症患者无须再往返数百公里治疗。

       同时,VPN远程影像会诊系统架起“云端桥梁”,青白江区专家24小时在线接诊,累计完成2200余例疑难病例诊断。“昨天上传的CT,今天就收到诊断意见,太方便了!”放射科医生贾泽仁说,远程会诊不仅提升了诊断效率,更让本土医生在实战中快速成长。

       从“党建+”到“业务+”

       患者满意度跃升至95 

       陈涛说,他们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打造了“医心向党,守护安康”“医路党建,情系万家”等党建品牌,形成“党建+业务”双轮驱动模式。

       通过修订完善128项制度,进一步规范医院管理制度,提升部门协同效率;进行绩效改革,绩效方案倾向临床一线,提升临聘人员福利待遇,员工积极性显著增强。

     “我们将‘医者仁心’服务理念融入每一次医疗服务中。”陈涛谈道,一系列优化就医流程、打造便民服务门诊体系等举措,树立了区域医疗标杆形象,患者满意度从78.24 跃升至95 ,获评中共甘孜州委“对口支援合作典范”奖。

本报记者 李妍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