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5版(2025年07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在峨眉山邂逅“五皮风”
□自贡市自流井区妇幼保健院 张文

       假期,我和哥哥约好带着孩子们去峨眉山游玩。孩子们对峨眉山之旅充满期待,一路上很是兴奋。经过3小时左右的车程,我们抵达了报国寺,这时天空开始下起毛毛细雨。孩子们有些失落,因为下雨,我们取消了前往金顶的计划,决定在“零公里”周边转转。随后,孩子们慢慢接受了行程改变,心态调整好了,细雨也不再是旅途的麻烦,反而给这旅程增添了几分诗意,孩子们对这片古老山脉的神秘充满了期待。

       车子驶入“零公里”停车场,雨丝依然如细针般密密地斜织着,天地间仿佛被一层薄纱轻轻笼罩。我们穿好雨衣,下车后沿着一条碎石路缓缓前行。路旁,野草恣意生长,它们在雨中显得格外生机勃勃,嫩绿的叶片上挂着晶莹的雨珠,像是大自然赠予的珍珠。这些野草虽无人精心照料,却在这山林间自在生长,展现出一种别样的野性之美。

       拐过弯,来到一个暂停营业的露营地。露营地旁有一口清澈的池塘,池塘边是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环绕的栏杆边灌木丛生,几棵老树在雨中矗立。突然,空气中飘来一阵淡淡的香味,原来是一行行非常规整的茶树正悄悄地绽放着洁白的花朵。孩子们好奇地问:“这是什么?”我告诉他们,这是茶树,它的叶子可以制成茶叶,嫩叶一般用来炒制绿茶或者花茶,成熟的叶子一般用于制作乌龙茶。池塘边的石桌、石凳,让走累的人可以在此小憩和品尝山珍。

       突然,孩子们在路旁发现了一株草,它的叶子很是特别,细长的叶柄,叶片与蛇莓很像。孩子问:“这是什么草?”我正不知如何回答,这时一位当地的老伯走过来,看我们对这种草很好奇,于是告诉我们这是一种草药,名字叫“五皮风”。老伯特意在旁边采了一颗蛇莓,递给我们仔细与五皮风对比。他还自我介绍说他是一位采药人,天气好的时候也会去山上寻找一些中药。他告诉我们,五皮风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常见的草药还有车前草、石韦、翠云草……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眼神中闪烁着对中医的浓厚兴趣。老伯见孩子们对中医这么感兴趣,又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草药的故事。传说,《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早年在朝廷任太史令,后隐居山林撰写史书。有一天,司马迁突然感觉小便涩痛不爽,低头一看居然是血尿。司马迁不敢和女儿女婿说,便自己翻阅医籍,一个人上山采药。在路过一条小溪时,司马迁看到了溪流石头旁边长了不少原始而简单的蕨类植物,远远看去就像长在石头表皮上一样,他知道,这就是他要找寻的中药。而在司马迁以前,有人把鞣制过的皮子称作“韦”,石韦的名字也就因此而来。老伯说,峨眉山的山林间生长着许多珍贵的中药材,如朱砂莲、天麻、川贝母、黄连等,它们在大自然的滋养下,蕴含着神奇的药用价值。孩子们听得入神,不时地点头,似乎对这些神奇的植物产生了深深的向往。

       老伯说,孩子从小接触自然,认识一些常见的中药材,确实是一件好事。这不仅能让他们对大自然有更深的了解,还能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然而,老人也提醒我们,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不仅包括对中药材的认识,还涵盖了中医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手段等诸多方面。只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专业的训练,才能真正掌握中医的精髓。他还叮嘱孩子们要认真学习,将来有机会到中医学科学习,为人们解除病痛。老伯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

       这次旅行,让我深刻体会到,孩子与自然和中医的缘分,应该从小时候就开始培养。虽然他们现在还只是孩子,但相信这次经历会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种子,未来在合适的时候,这颗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雨还是淅淅沥沥地下着,但我们似乎感受到一缕阳光正透过云层洒在山林间,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温暖与希望。我们继续沿着碎石路前行,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图据峨眉山景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