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天气炎热,蚊虫“肆虐”,等公交车的工夫,还没看到蚊子的身影,胳膊、腿上就被咬满了包。第一天红了,第二天肿了,持续又疼又痒三五天,止痒药也不管用,难不成是被某种毒蚊子咬了?
如果这个“包”又疼又痒,并且红肿的中心位置有明显的小红点,那罪魁祸首不一定是蚊子,可能是被像芝麻大的虫子——蠓咬到了。
一亿年前就开始吸血的蠓
早在一亿年前的白垩纪,蠓就已经和恐龙一起生活了,并且它们的形态和行为与现代的蠓非常相似。2019年,科学家在缅甸发现了一些蠓的琥珀化石,这些化石提供了关于这些昆虫在中白垩世期间的形态、习性等特征的重要信息。
通过这些化石,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假设,即现代吸血蠓的大多数群体都是在中白垩纪的温室气候下进化的。因此,这些化石的存在表明中白垩纪的蠓与现代的蠓相似,已经具有吸血的特性。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些昆虫的进化历史和生态。
蠓长什么样
蠓,俗称“小咬”,也称“蟆子”“墨墨蚊”。它是一种小型、有两翅的昆虫,长度仅有1~4毫米,乍一看它就像是一粒黑芝麻,它们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
蠓分为吸血种类及非吸血种类两类,吸血蠓类有4个属,分属于4亚科的4个属,即细蠓亚科(Leptoconopinae)的细蠓属(Leptoconops)、铗蠓亚科(Forcipomyiinae)的蠛蠓属(Lasiohelea)、蠓亚科(Ceratopogoninae)的库蠓属(Culicoides)、澳蠓亚科(Austroconopinae)的澳蠓属(Austroconops)。中国无澳蠓属分布,其余3属均有分布。
跟蚊子一样,只有雌蠓才会咬人,它们会用锯齿状的上颚(口器)在你的皮肤上咬一个小口并吸血。它们既会吸取人类的血液,也会吸取其他哺乳动物的血液,有些蠓甚至还会吸取包括蚊子等其他昆虫的血液。
不同吸血蠓种活动高峰期不同,细蠓和蠛蠓是昼行性的,而库蠓多数在清晨和黄昏时分吸血。蠓通常在黎明和黄昏时分活动,尤其是在晚春和夏季,它们会大规模地繁殖。即使在冬季,它们也并未完全停止繁殖,只是降低了繁殖的速度。蠓的生命周期大约在4~6周,成年蠓的生命仅有2~3周,它们的生存目的则仅仅是为了繁殖。雌性蠓一次可以产卵30~100个,而在生命终结前,可能产卵达到7次。当被蠓叮咬时,你会先感觉到轻微的疼痛,接着在被咬处看到一个芝麻大的小黑点;但还没等你看清是什么,蠓就已迅速飞走,根本来不及捕捉它的飞行轨迹。如果不被干扰,它们吸血时间可以达到2~5分钟。
有些蠓还会传播如羊和马的蓝舌病等疾病,在一些国家,特别是热带地区,蠓还可能会传播如丝虫病这样的寄生虫引发的疾病,而在美国和澳大利亚,蠓并未被发现可以传播人类疾病。
蠓和蚊子傻傻分不清
其实经常会有人把蠓与蚊子混淆,把蠓当成是一种小蚊子。虽然蠓与蚊子长相很像,但体型却小得多。就像蚊子一样,有些蠓的幼虫也在污染的、静止的水中生存,可以跟蚊子的幼虫“共享”同一片水源。
蠓和蚊子最明显的区别是,蠓的体长仅有1~4毫米,而常见的蚊子要比蠓大很多,除此以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是不同的:
蠓在休息时会抬起前腿,而蚊子的成虫则不会;
蠓的翅并未超出腹部,而蚊子的翅稍长于腹部;
蠓会用像剪刀一样的锐利口器割开皮肤,然后用像吸管一样的嘴巴来吸取血液。而蚊子有一个长长的像针头一样的口器刺破皮肤,然后吸血;
蠓在傍晚时会形成大规模的交配群,可能会持续几天。虽然雄性蚊子在交配时可能会成群结队,但它们通常处于特定的位置并且很难被看到;
蠓的寿命只有2~3周,而某些种类的蚊子可以活上几个月的时间。
被蠓咬了怎么办
别看蠓的个头只有蚊子的几分之一大,但是蠓咬的包比起蚊子包的痛痒感更强烈。与蚊子的叮咬一样,蠓叮咬通常会引起刺激并留下明显的迹象:
红肿的红点簇;
被咬伤处最中间有一个小点,皮肤被刺破;
反应可能很严重:对昆虫叮咬敏感的人会感到灼烧感,出现红色伤痕;
对叮咬极其敏感的人可能会出现充满液体的又痛又痒的水泡。
被蠓咬过之后,普通的蚊子包止痒药可能就失效了,止痒效果并不是很好,这时可以尝试使用冰袋冷敷或使用非处方的抗组胺药物来缓解剧烈的痛痒感。不断地抓挠叮咬处还可能会导致继发感染。如果对叮咬产生过敏反应,或者几天后疼痛和肿胀仍未消失,在这种情况下则需要就医。
如何预防蠓的叮咬
要想不被蠓叮咬,那就要从蠓的习性说起。
蠓需要在有积水的地方繁殖,湿度较大的地方生存,所以尽量减少在有植被、有积水的公交站或房屋周围停留。蠓通常喜欢在清晨或傍晚出现,在此时间段要尤为注意,出门时最好穿上长衣长裤防止皮肤暴露在外。蠓的体型较小,飞行能力较弱,不喜欢在有适度微风时寻找血源,因此在室外有风的情况下一般不会有蠓的出现。在室内有风扇或其他能增加空气流通的空气循环装置也可能减少室内蠓的叮咬。
一般情况下,驱虫剂也是有效的,把含有合成菊酯的驱虫剂喷涂在皮肤或衣服上,对于蠓的叮咬通常也可以保护数小时。(据科普中国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