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3版(2025年07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病毒来袭 咽拭子采样助防控
□魏倩

       前段时间,新冠病毒再次闯入大众视野。据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从3月31日至5月4日,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阳性率从7.5 增加到16.2 ,住院病例阳性率也从3.3 增加到6.3 。全国多地新冠阳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作为核酸检测的关键一环——咽拭子采样也再度回归,成为发热患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其实,看似简单的咽拭子采样,却在传染病控制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不光是新冠病毒,还有流感病毒、支原体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原体检测,都可将咽拭子采样结果作为早期诊断依据,助力疫情防控。

       如今在各医院的日常诊疗中,当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一系列的呼吸道症状时,医生往往会考虑是否需要进行咽拭子采样。

       咽拭子采样原理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咽部的构造。咽部,这个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交通枢纽”,连接着鼻腔、口腔与喉部,可以帮助人体抵御外界的病原体入侵。这里黏膜丰富,且时刻与外界空气、食物等接触,一旦有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来袭,咽部往往首当其冲,病原体也极易在此“安营扎寨”。

       咽拭子采样的原理,正是基于这个特点。咽拭子是通过使用专用的柔软拭子在咽部轻轻擦拭,然后把黏膜表面的分泌物收集起来。这些分泌物上就有可能有我们身体被病原体感染的重要线索。以核酸检测为例,检测人员会利用专业技术,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处理,若样本中存在特定病原体,如新冠病毒,其独特的核酸序列就会被检测出来,如同从茫茫人海中精准揪出“嫌疑人”。

       咽拭子采样过程和体位

       采样时,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一般来说,端坐位较为合适,端坐位时患者坐直,头略向后仰,同时张开口尽量发出“啊”的声音。这样的姿势能够充分暴露咽后壁,协助医护人员准确采集样本。整个采样过程中,患者需要尽量保持放松状态,避免吞咽动作,因为吞咽可能会使咽部肌肉收缩,影响采样部位的暴露,导致取样部位暴露不充分;咳嗽时也有可能把咽部的病原体喷出,不光增加传播风险,同时也不利于采集到高质量的样本。

       咽拭子采样操作步骤

       采样过程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对医护人员的要求很高,医护人员要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精准操作。操作时,要缓缓地将咽拭子从口腔侧壁送达咽部,轻轻擦拭双侧扁桃体及咽后壁。

       采样棉签与普通棉签的区别

       采样棉签,统称为采样拭子,该拭子不但用于新冠核酸检测,还可以用来检测同流感病毒感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的检测。采样拭子要能有效采集到感染的细胞。首先,若将拭子采样端放大了仔细看,可见其采样端有很多小毛刷,医护用这个小毛刷在采样部位刷取几下,就会取到足够的细胞用于后续的核酸检测。其次,拭子取样后要放到相对应的试管中保存好,尽快转运到实验室进行化验。最后,采样拭子作为一种医疗用品,是有技术标准的,它的生产从原材料,到成品整个环节都有药监部门监督。

       采样时为什么会轻度不适

       咽拭子采样的操作有严格的规范标准,例如拭子需要深入到咽喉壁,对咽颊部进行转动数圈,确保小毛刷能够采集到足够的细胞成分,以此来保障采集的质量。其采样的方式理论上对被采样者没有伤害,但可能有些人会产生咽喉刺激症状。采样后建议可以适当饮水。一般情况下这种不适会在短时间内自行缓解。

       咽拭子采样虽是小操作,却是疾病诊断和预防的重要关口。公众理解关于咽拭子采样的相关知识,并积极配合规范的采样流程,才能更有效地助力疾病预防与传播。(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检验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