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2版(2025年07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高血压防治 你了解多少
□周熙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值的状态。

       高血压诊断标准——

       诊室血压(医生测量):正常血压(<120/80mmHg)、正常高值(120~139/80~89mmHg)、高血压(≥140/90mmHg)。注意:测量值为非同日3次测量。

家庭自测血压:≥135/85mmHg,可诊断。

       24小时动态血压:白天≥135/85mmHg,夜间≥120/70mmHg,24小时平均≥130/80mmHg。

       特殊人群:老年人(≥65岁)可放宽至<150/90mmHg,糖尿病/肾病患者目标<130/80mmHg。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被称为“隐形杀手”,因为它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长期未控制会严重损害全身器官,造成以下危害——

       心脑血管:脑卒中、心肌梗死、动脉硬化;肾脏:肾功能衰竭、蛋白尿;眼睛:视网膜病变,甚至失明;血管:主动脉夹层等急症。

       高血压的常见诱因

       有家庭遗传史: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父母患病则子女风险达60 。

       不良生活习惯:高盐饮食、酗酒、吸烟、缺乏运动。

       肥胖或超重:BMI≥24的人群风险更高,腰围男>90cm,女>85cm。

       年龄因素:40岁以上发病率显著上升。

       压力大: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睡眠不足。

       如何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健康饮食: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5克(约一啤酒瓶盖);多吃蔬果,富含钾(如香蕉、菠菜)有助于降压;减少油腻,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久坐,避免爆发性剧烈运动。

       控制体重:BMI(体重指数)尽量控制在18.5~23.9。腰围标准:男<90cm,女<85cm。

       戒烟限酒:吸烟会直接损伤血管,酒精每日摄入量男性≤25克(约1两白酒),女性≤15克。

       心理调适:深呼吸,每天正念冥想10分钟,保证7~8小时优质睡眠,培养兴趣爱好缓解压力。

       定期监测血压:正常成年人每年至少测1次血压。高血压患者需每天监测并记录。

       高血压患者需要吃药吗

       如果通过3~6个月的生活方式调整后血压仍未达标,或初始血压≥160/100mmHg,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常见降压药有以下几类——

       CCB(钙拮抗剂):代表药物为氨氯地平、硝苯地平,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适用,注意可能引起下肢水肿和牙龈增生。

       ACEI:代表药为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合并糖尿病、心衰、肾病患者适用,但易导致干咳(可换ARB),妊娠、双侧肾动脉狭窄禁用。

       ARB:代表药为缬沙坦、厄贝沙坦,适用人群同ACEI,但不引起干咳,妊娠禁用。

       利尿剂:代表药为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盐敏感型、老年高血压患者适用,但要注意监测血钾、尿酸。

       β受体阻滞剂:代表药为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合并心绞痛、心梗、心衰患者适用,哮喘/慢阻肺患者慎用,严重心动过缓患者禁用。

       切记:遵医嘱长期规律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换药。

       关于高血压的常见误区

     “没有头晕,血压就不高”?多数高血压无症状,靠测量才能发现。

     “降压药伤肾”?正确用药保护器官,不治疗更伤肾。

     “血压正常了就能停药”?随意停药会导致血压反弹,加重风险。

     “年轻人不会得高血压”?近年,年轻患者增多,与熬夜、高压力相关。

       警惕高血压危象

       当血压突然升高至≥180/120mmHg,并伴随:头痛、呕吐、胸痛、呼吸困难、视物模糊、肢体麻木,可能是高血压危象,请立即就医。

       日常管理建议

       家庭自测血压:早晨起床后/服药前测量血压,记录数据。

       定期体检:每年必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蛋白尿)、血钾、肌酐(肾功能)、心电图(左心室肥厚)、眼底检查(视网膜病变)。

       定期随访:就诊时携带血压记录,帮助医生调整方案。

       小结

       高血压可防可控,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长期管理。减少盐量、多运动、放平心态,守护你的血管健康。

       健康小贴士:家里备一台电子血压计,定期测一测,数据比感觉更可靠。 (松潘县进安镇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