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T08(2022年07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三台县卫生健康局——
居民健康主要指标全省领先
冯俊兵

 近年来,三台卫生健康局紧紧围绕“医德好、质量好、服务好、群众满意”目标,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行业内党的建设全面提升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全系统党员干部做到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建强组织体系,截至2021年底,局党委下辖2个党委、11个党总支、81个党支部,有1492名正式党员。强化党建引领,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11个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行书记、院长分设;大力实施凝神聚魂、固本强基、疏经通络、未病先治、祛邪扶正“五大工程”,持续深化“三亮三比三评”活动,打造“120工作法”“服务之星微讲堂”“党建+专科联盟”等党建品牌,成功创建市级基层党建示范单位5个、县级6个。


常态化疫情防控慎终如始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动态清零”政策不动摇,压实“四方责任”,落实“五有一网格”和“人、物、环境”同防措施,坚持“一把手”抓带头、“一盘棋”抓统筹、“一帮人”抓到底,优化完善应对疫情应急指挥调度运行机制,健全疫情总体应急预案及专项预案,县内储备隔离场所29个、5747个房间;建成核酸检测机构12家,设置核酸采样点(窗口)207个,培训储备核酸采样人员4295人、核酸转运56人、核酸检测149人,单管检测能力13416管/日;设置新冠疫苗固定接种点52个,接种能力4.8万支/天。成功处置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病例及1例复阳病例,被绵阳市应急指挥部通报表扬,荣获省、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城乡医疗机构运行平稳


 历经卫生计生机构改革、城乡医保制度整合、卫生健康机构重组等重大变革,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占地30.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13万平方米,资产总值27.56亿元。建成1个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个三级甲等中医院、3个二级甲等机构、7个二级乙等镇乡卫生院;建成重点医学专科省级5个、市级25个和县级21个;每千名常住人口拥有卫生人员3.6人、病床4.06张,337名正(副)高级和741名中级职称专家聚集形成强劲技术团队,医疗卫生机构资产总体保值增值、业务平稳增长、效益稳步提升、控费趋于合理、收支结构优化。2021年门急诊和出院人次368.81万人次、23.97万人次,县域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


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出彩


 按照“坚持一条路径、提升两级能力、运用三种模式、强化四个机制” 1234模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基层医疗机构配套改革,完善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体系。30个非建制卫生院运用“兼并合办、帮扶领办、协作联办”3种模式因地制宜优化调整,每个行政村办好1所达标村卫生室。打造“1+4+N”服务体系,构建县域医共体,县级设置1个医疗中心和1个中医医疗中心,建设“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和“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急诊急救五大中心;镇乡按4个医疗卫生次中心、11个中心卫生院、17个乡镇卫生院建设管理。推广运用“5G+医疗健康”,形成“小病在镇乡、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就医格局,县内能解决群众90%以上疾病、乡村能够决群众70%以上疾病的诊疗,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改革经验在全省交流。


健康管理服务供给公平可及


 持续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个好理念、一个好机制、一个好环境、一条好路径”三台模式,致力“防大病、治未病、管慢病、解难症”,保持消灭麻疹和无脊灰状态,地方病和寄生虫病防治达到国家指标,艾滋病发现病患率、检测治疗率“两提升”和病死率“一下降”,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3.5‰、5.5‰以内,连续3年县域内孕产妇零死亡。实施全面两孩和三孩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5.14‰,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三金”发放零误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一般人群75.15%、重点人群80%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84%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95%以上,居民健康主要指标全省领先,期望寿命由2015年的75岁提升到2021年的82.02岁。建成国家卫生县城、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县、国家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省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和艾滋病、结核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


    打造“古梓州中华药市发源地、今三台中医全国先进县”城市名片,设立“梓州药市文化节”,构建中医药文化一条街、萧公馆、名医堂等健康业态。建成3个省级、9个市级、9个县级重点中医专科和2个国医大师学术传承工作室,拥有1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国家级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1名、省市名老中医6名。县中医院建成全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和中医“治未病”示范基地,乡镇卫生院规范设置中医馆堂或中医药服务区,村卫生室普及4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县内广泛种植麦冬、桔梗等10多种道地药材,出产411种中药材。自主开发研制临方制剂101种和银马冲剂、鼻炎宁冲剂等20种院内(中药)制剂,携手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安神合剂、止咳糖浆、慢咽含片等麦冬制剂,针灸、推拿等12类中医技术和中药“膏丹丸散”等得到群众广泛认可,中医药服务占医疗服务总量的50.4%,推动“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形成共识,工作经验在绵阳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交流,荣获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