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孕38周的胡女士在“准妈妈”升级为“妈妈”的关键时刻,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生死考验”——突发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胡女士体内总长1米多的主动脉全部撕裂。
危急时刻,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协作奋战7个小时,上演“生死时速”,硬是将她从死亡线上成功拉回,且母子平安。
妊娠期遇上“人体炸弹”
5月12日,胡女士因背部疼痛且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前往建卡的妇幼保健院就诊。检查结果显示为主动脉夹层。情况危急,该院立即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联动,启动危急重症孕产妇转诊绿色通道。
接转诊信息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务部迅速组织急诊、妇产、心脏大血管外科、介入血管中心组成多学科MDT团队。当日10时40分,胡女士被救护车转送至急诊科时,多学科团队第一时间开展联合会诊,确认其发生了极为凶险的A型主动脉夹层。CTA结果显示,胡女士主动脉几乎全部撕裂,总长度达1米多。
A型主动脉夹层被称为“人体炸弹”,发病后48小时死亡率每小时递增1 ~2 ,而合并妊娠则更为致命威胁。一方面,血管撕裂严重,夹层破裂风险极高;另一方面,孕妇特殊的生理状态给手术和麻醉带来巨大挑战。每耽搁一分钟,患者的生命都面临巨大威胁。而此时胡女士已怀孕超过38周,双重危急情况叠加,病情复杂程度超乎想象。
剖宫产和“血管重建”无缝衔接
如何同时保障母婴安全?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要求术中全身肝素化、体外循环、深度麻醉等,若先开展主动脉外科手术再剖宫产,无疑会对胎儿造成影响,甚至很有可能发生胎死宫内、新生儿重度窒息甚至死亡等令人痛惜的严重后果;若先进行剖宫产再实施主动脉外科手术,剖宫产手术创面出血风险明显增加,甚至可能发生难治性严重产后出血,而剖宫产手术过程中也有随时发生主动脉夹层破裂的风险。
经过多学科专家团队反复讨论和与患者家属的积极沟通,最终决定为胡女士开展“剖宫产手术+DAVID手术+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
“体外循环和肝素用药之下,产妇将面临更大的出血风险。还需要把握胎儿娩出期间的操作力度等,以尽量降低主动脉夹层破裂的概率。”妇产科主任蔡春华表示,针对这些风险点,妇产科团队做足了准备——在胎儿顺利娩出后由儿科接手,妇产科医生按计划进行宫腔纱条填塞,并对每一个细小的出血点进行严格止血,顺利完成关腹工作后移交接力棒。
“传统的方式就是把严重撕裂的血管和主动脉瓣替换为人工血管和机械瓣膜,但如果采用机械瓣膜的话,患者将长期和药物为伴,生活质量也会有所下降。”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程力剑博士说,在充分考虑产妇的预后等问题后,决定采取更为复杂的“DAVID手术”(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全主动脉弓置换及象鼻支架植入术。
DAVID手术是心脏外科领域的一项顶尖技术,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几家医院可以开展。凭借精湛的技术,团队完成了主动脉根部、弓部撕裂的处置以及弓上分支血管的重建等工作,精准将胡女士自身主动脉瓣膜和人工血管进行匹配,重建了正常的结构和功能。术后24小时胡女士即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第7天被转回普通病房继续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