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T21(2022年07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宜宾市妇幼保健院——
全市率先开展“延时门诊”服务
本报综合

作为市属公立三级妇幼保健院,宜宾市妇幼保健院聚焦妇女儿童健康服务,坚持用实心干事创业,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紧密结合医院实际,注重融会贯通,率先在宜宾市开展“延时门诊”便民服务,切实助力“上班族、上学族”实现就医自由,获得群众一致好评。


积极动员,强化后勤保障


一直以来,在妇儿群体“看病难”问题中存在部分“就诊与工作学习时间冲突、排队时间长、白天就诊医院人多疫情风险大、专家不好约”等情况。针对问题,从更好地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角度出发,宜宾市妇幼保健院迅速启动“延时门诊”,积极动员医护力量加入其中,在兼顾医院整体运行基础上,协调相关临床、保健科室和专家夜间延时开诊,同时辅助科室和后勤保障科室均配合延诊调整工作。在此基础上,医院每年拨付30余万元用于“延时门诊”经费保障,同时,从人力、物力等多方面强化后勤保障,确保“延时门诊”顺利开展。


应开尽开,满足就诊需求


通过开设“延时门诊”,增加周一至周五服务时间(17:30~21:00),服务时间内开展正常门诊服务,服务科室包括产科、妇科、儿科、儿童保健等门诊科室和检验、医学影像、药剂等医技科室,同时保障挂号、医保、信息化、疫情防控等正常运行,着力实现应开尽开,确保诊断、检查、治疗与正常门诊服务无缝对接,切实满足群众夜间就诊需求。


专家延诊,确保费用不变


宜宾市妇幼保健院结合日间排班情况,统筹协调各科专家在“延时门诊”开诊,确保宜宾市广大妇女儿童在夜间门诊也能享受到优质专家的诊疗服务。医院把“延时门诊”作为一项重要的便民举措,以切实为广大妇幼群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前提,确保夜间延时门诊服务与日间门诊挂号费、诊疗费、检查费等所有费用相同。


实心干事,获得群众好评


开展“延时门诊”旨在以患者为中心,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举措、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满足特殊人群,尤其是帮助孕产妇、儿童等群体随时随地便捷就医,为“上班族、上学族”提供“昼夜同质”的妇幼特色诊疗服务。自“延时门诊”开设以来,已累计服务群众近3000人次,切实解决了他们白天排队难、陪诊时间紧、就诊时间长、人多疫情风险大等“看病难”实际问题,获得群众一致好评。

工作成效

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引擎,着力服务医院发展大局。宜宾市妇幼保健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着力推动医院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全面推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形成落实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全体干部职工在医院党委的带领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公立医院改革的公益性,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在新院区建设、医院运营、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和信息化建设等工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更好服务人民群众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优良条件。

医改重点指标持续改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指标中的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满意度指标、社会效益指标和可持续影响指标均达标。其中,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公立医院出院患者四级手术比例、满意度明显提升;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公立医院出院患者平均医药费用增长比例明显降低。

全周期妇幼健康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四大业务部的临床和保健业务进一步融合,学科建设、科研能力和医疗护理质量持续提升,通过产前筛查机构验收。2021年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100%;优质护理病房覆盖率100%;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项,申报科研课题5项,承办省级继教项目5项,市级继教项目7项。

辖区母婴安全更有保障。重点做好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管理、健康促进等工作,宜宾市妇幼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指标逐年向好。2021年,全市活产33721人,孕产妇死亡率8.89/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5‰,婴儿死亡率1.99‰,新生儿死亡率1.27‰,均达到两纲指标要求。

    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成效显著。落实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三级预防,逐步构建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力争为群众提供公平可及、优质高效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服务。

艾滋病母婴传播率持续为零。2021年,孕产妇艾滋病检测率100%,孕期检测率99.98%,孕早期检测率96.93%,均达到省、市目标要求;HIV感染孕产妇孕早期服药率100%,分娩儿童服药率100%;分娩HIV暴露儿童12人,成活12人,三次早诊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全市2021年母婴传播率为0。

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落细。严格执行三级预检分诊制度,发挥“哨点”作用,进一步规范流程,完善制度,落实“四早”要求,守住防控底线,保障妇女儿童健康。2021年,新冠肺炎密接人员0报告、疑似患者0报告、确诊患者0报告,院感0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