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医院在国内外首次通过“天玑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开展全膝关节置换联合股骨畸形截骨合并再固定手术,治疗右侧原发性单侧膝关节病合并陈旧性股骨畸形,为复杂膝关节疾病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治疗体验。此次技术突破将原本需要2~3次手术的复杂治疗,浓缩为单次精准化操作,术后即刻重建下肢黄金力线,为复杂膝关节畸形患者带来了“保膝重生”的曙光。
40年抗争病魔史
从花样少女到蹒跚老人
60岁的罗阿姨在20岁那年因一场意外让右膝落下病根,从最初的隐隐作痛逐渐发展为30岁时无法快走,50岁时彻底丧失下蹲能力。X光片里严重变形的关节,见证了她求医路上的艰辛——历经6次保守治疗失败,辗转三家医院都被告知必须分两期手术(先矫正股骨再换关节)。陷入治疗僵局时,患者经邻居推荐至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就诊。
考虑到患者股骨畸形严重,单纯调整股骨假体行膝关节置换无法解决其问题,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医疗团队经过系统化评估,决定为患者施行“天玑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联合股骨截骨手术。
“钢铁侠”辅助
患者恢复稳健步伐
术前48小时,机器人通过3D高清扫描精准捕捉3287个骨骼特征,AI大脑预演了12套手术方案:从假体安装误差小于头发丝直径的三分之一,到血管神经100 安全避让,所有细节在智能系统的“数字沙盘”上反复推敲。
由于患者股骨向前弯折40°,按老办法得先“掰直”骨头,半年后再做关节置换。这次,团队挑战“一次搞定”,但难题接踵而至:既要像拼乐高般让截骨面和人工关节严丝合缝,又要防止固定用的“骨水泥”发热影响愈合;操作精度更是苛刻——截骨角度偏差不能超过1°,假体旋转误差需控制在3°以内。更惊险的是,主刀医生要在距离大血管仅3.5毫米、神经移位超40 的“雷区”精准作业,重塑膝关节。
在这场融合顶尖外科经验与智能科技的联合攻坚中,骨科团队通过20余项实时数据交互,将传统手术中难以兼顾的精度与安全提升到全新高度。
术后第一天,罗阿姨能通过助行器辅助迈步;第三天,罗阿姨能在走廊用助行器步行200米;在术后第七天清晨,罗阿姨能独立行走。术后3个月随访,罗阿姨患膝屈曲可达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