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5年05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绵阳市骨科医院成功开展3D打印仿生颈椎人工椎体植入术
两小时解决了 折磨他十多年的病痛

       本报讯(龚双全 记者 方继莲)“真没想到手术效果这么好,折磨我十多年的病痛你们两个小时就解决了。”前几日刚在绵阳市骨科医院接受3D打印仿生颈椎人工椎体植入术的北京患者高先生在复查时说道。

       69岁的高先生,十余年间饱受四肢麻木、步态不稳的困扰,前期虽经多次保守治疗,但效果均不理想。前不久,因左上肢完全失能,又恰逢回绵探亲,遂慕名前往绵阳市骨科医院微创脊柱科就诊。经详细检查,诊断为颈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伴严重椎管狭窄(C4-C6),需进行手术治疗。为降低传统人工椎体适配偏差风险,提高界面融合效果,微创脊柱科主任崔立强团队经三维影像重建评估,决定采用创新性3D打印方案。

       3D打印技术的优势在于可实现生物仿生,钛合金材质配合双模量设计(皮质骨/松质骨结构),能有效规避应力遮挡效应;精准匹配,基于CT数据的纳米级表面处理,摩擦系数提升40 ,初始稳定性达临床最优;骨融合优化,中空结构预留植骨窗,骨融合率较传统术式提升35 。

       手术当日,在谢世明主任医师带领下,微创脊柱科、麻醉手术室团队精细操作、协调配合,历时2小时,成功为高先生实施颈前路微创切口下颈5椎体次全切+颈4-6椎间盘切除+3D打印仿生颈椎人工椎体植入、颈前路钛板内固定术,术中患者麻醉平稳,出血量极少。

       术后,影像显示3D打印椎体与自体骨界面完美契合,椎管减压充分,患者双上肢肌力恢复至Ⅳ级,麻木感明显减轻,步态稳定性恢复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