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绵阳市在中医药惠民服务、产业创新、文化赋能等领域持续突破。从全国县域首创的无人机中药配送,到全市范围内的院内制剂调剂使用,再到“药香经济”催生的国潮养生新消费,书写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答卷。
近期,三台县中医院开通全国首条无人机常态化配送中药的航线,试点打通偏远地区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通过无人机搭载中药制剂,实现“诊治—开方—煎煮—配送—入户”全流程智慧化,让山区患者从问诊到用药的时间缩短60 以上。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中药服务,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针对中药院内制剂“使用范围窄、资源浪费”等问题,绵阳出台《医疗机构中药院内制剂调剂使用管理工作实施方案》,首批将市中医医院的“翁榆合剂”等76种疗效确切的院内制剂实现全市跨机构调剂使用,惠及更多患者。推动优质中药制剂从“医院自用”走向“区域共享”。
借助麦冬、附子等6大地理标志产品优势,绵阳以“中医+”为引擎,点燃“药香经济”新消费。在中医药文化博览惠民月活动中,创新推出中药奶茶、药膳糕点、草本香囊、药枕等30余款“可吃、可玩、可体验”的文创产品:麦冬奶茶、茯苓饼干等药食同源食品日均销量超200份,艾草香囊、川芎药枕成为网红单品,一个月内销售额突破20万元,吸引3.5万人次参与体验。此外,依托“涪城麦冬”纳入国家药食同源目录契机,绵阳正规划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康养体验中心,推动“看中医、购中药、享康养”成为消费新时尚。
绵阳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民生服务到产业升级,从传统诊疗到创新消费,绵阳正以“小切口”惠民举措撬动中医药发展“大格局”。(吴寿贵 张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