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中医药产业基础雄厚,已形成全链条发展格局。4月28日,成都市举办中医药产业支持政策解读媒体见面会,介绍了成都中医药产业的现状、发展优势,以及一系列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据介绍,在中药材种植养殖领域,成都市是道地药材的“川药标杆”。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0余万亩,川芎的种植面积、产量(占全国70 )、销量均居全国首位。人工驯养动物药材10万余只,还拥有9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川药”道地性优势明显。
全国中药材市场的风向标
中药材加工和现代中药生产方面,成都市展现出“成都力量”。全市有126家从事中医药械生产的规上企业,涵盖多个领域,拥有90余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培育出科伦、康弘、新绿色等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2024年全市中医药产业链综合产值约280亿元。其中,天府中药城成绩突出,2024年聚集医药健康企业287家,医药健康规上产值达100亿元,获评“全国中医药最具活力园区”。
中医药服务领域,成都市是商贸流通的“西部枢纽”。2024年,规模以上中医药健康服务业营业收入超70亿元。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经营品种繁多,达6400余种,常用川药1300余种,市场规模与效益位居全国17大中药材市场第3位,还发布了首个国家级中药材商品指数,成为全国中药材市场的风向标。
此外,全市有10余个国家级和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项目),文旅融合发展态势良好。成都中医药大学与天府中药实验室、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等国家级平台形成创新矩阵,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最高上亿元支持新药研发
为推动中医药产业进一步发展,成都市政府及各部门深入落实“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的要求,针对中医药产业特点,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其中,彭州市推出《彭州市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四川省中医药强省战略主引擎十条政策措施》,具有“高、全、精”三大特征。在力度上,单项综合支持金额最高可达1亿元,如新品研发最高奖励1亿元,单个品种引进最高奖励2000万元。在范围上,构建“种研制贸医养”全产业链体系,从中药材种植到中医医疗等各环节均有支持,如中药材种植连续3年给予每年最高300万元租金补贴。在细节上,通过梯度奖励激发企业潜力,如首次进入工信部“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的企业,给予300万元奖励。此外,彭州市还出台了制造业倍增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优环境促发展礼遇企业措施,助力企业发展,留住人才。
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支持药械研发创新、提高临床研究质效、支持产品临床应用、支持企业发展壮大、构建完善产业生态等五个方面提出25条政策措施。在药械研发创新方面,对创新药研发各阶段给予支持,每年每个企业最高可获1亿元奖励;在产品临床应用方面,优化药品进院流程,推动创新药尽快进入医疗机构。
多举措支持发展中医药新业态
成都市公园城市局负责人介绍说,成都市林业改革发展和生态保护恢复专项资金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支持森林中药材发展。以龙门山、龙泉山区域为重点,对森林药材基地培育、林下复合经营等项目给予补贴,还对新获得相关认证、认定的经营主体给予奖励,对符合要求的林产业项目给予贷款贴息。
成都市博览局依据相关通知,对参加纳入年度境外展计划的中医药参展企业给予补贴。包括展品运输费补贴,一个团组最高2.5万元;企业及机构人员境外费用补贴,每家企业及机构补贴不超过2人,每人最高2万元,助力中医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成都市卫生健康委也在积极推进中医药产业工作,增设中医药科技产业处,从培育省级中医药产业发展重点县、推动省级天府中药实验室建设、搭建中医药国际化平台、支持中医药特色街区建设等方面发力,发展中医药新业态。